近日,湖南惠明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因环保设施违法运行被生态环境部门处以10万元罚款。然而,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家企业的排污许可信息在全国排污许可证信息管理平台公开端上“凭空蒸发”,无论是输入处罚文书中的许可证编(914301217072319025001Q),还是直接搜索企业名称,均显示“暂无数据”。
环保违法+信息“隐身”,企业监管漏洞频现
回溯案件,2024年10月26日,该公司保1、保2沼气发电机组尿素输送泵管道堵塞,污染防治设施“带病运行”,既未修复也未报告,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生态环境部门查实后,综合其整改态度等,从轻处以10万元罚款。
本是常规环保处罚案件,却因排污许可信息“暂无数据”再生波澜。排污许可证作为企业排污“身份证”,其信息公开是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监督的关键。平台查不到该企业信息,让公众监督“失焦”,也让排污许可制度“阳光化”大打折扣。
三大疑云待解:谁该为“消失”的许可证负责?
系统漏洞还是人为操作?全国排污许可证信息平台实时更新企业排污信息,为何该企业“暂无数据”?若因平台技术问题导致信息延迟公开,为何其他企业信息正常显示?
监管缺位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排污许可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排污单位须依法公开排污信息,生态环境部门负有监督责任。如今信息“暂无数据”,监管部门是否未尽到审核、督促之责?
企业是否故意逃避公众监督?此前已有企业因未按要求公开排污信息被处罚的案例。湖南惠明环保的许可证“消失”,是否是其规避公众监督的手段?
环保监管的“透明底线”何在?
此次事件暴露的不仅是单一企业的违规问题,更是环保监管链条的“透明性漏洞”——如果连最基本的排污许可信息都无法公开,公众监督从何谈起?环保部门的公信力又如何保障?
信息公开不能“选择性失明”! 排污许可平台不是“摆设”,而是公众监督的“眼睛”。若企业信息可随意“隐身”,《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岂不成了一纸空文?
处罚之后,更需“晒”得彻底!环保治理不能止于罚款,而应让每一张排污许可证、每一次处罚结果都暴露在阳光下,接受公众审视。
呼吁:彻查“消失”的许可证,给公众一个交代
公众期待长沙生态环境部门:立即核查湖南惠明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排污许可信息未公开的原因,并向社会公开说明;对未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企业和失职的监管人员依法追责。
环保治理,“罚”要严厉,“晒”更要彻底!若连基本信息都成了“谜”,公众的信任将如何安放?湖南惠明环保的“许可证迷局”,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