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文章

治理混乱、诉讼缠身、控股股东破产 雄安新动力深陷多重困境

2025年6月25日,河北证监局发布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2025〕20号,对雄安新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雄安新动力”)及公司董事长、董事会秘书程芳芳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再次将这家公司推向风口浪尖。

根据决定书内容,雄安新动力于2025年6月20日披露《关于2024年年度报告的补充更正公告》,对今年4月30日披露的《2024年年度报告》中多个章节的部分内容进行更正。尽管本次更正未影响公司2024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但这一行为仍表明雄安新动力披露的《2024年年度报告》存在不真实、不完整的问题,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程芳芳作为公司董事长兼董事会秘书,对该违法行为负有主要责任。

这并非雄安新动力首次因公司治理和规范运作问题被监管部门盯上。早在今年3月24日,河北证监局就曾发布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2025〕1号,指出雄安新动力长期治理混乱,董事长、董事对公司治理基本要求不清楚、不了解;董事会决策机制失效,独立董事作用发挥不充分,审计委员会在财务报告编制过程中未勤勉尽责,对公司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怠于行使法定权利。同时,公司在规范运作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股东大会召开不规范,董事会逾期未换届,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记录不完整,内幕信息知情人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基于此,河北证监局决定对雄安新动力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要求公司在30日内向该局提交整改报告。

回顾雄安新动力的发展历程,可谓波折不断。公司前身为1980年成立的徐州地区陶瓷研究所,曾服务于航空发动机、氢能火箭点火等领域,后历经多次更名和业务转型。2010年,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300152。此后,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涉足节能燃烧、热能工程等多个领域,并于2017年开始布局新能源产业。2019年,公司总部迁址雄安,成为雄安新区第一家环保类上市公司,并于2022年正式更名为“新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然而,频繁的更名和主业更换并未给公司带来稳定的发展。近年来,雄安新动力的经营业绩持续低迷,财务状况也不容乐观。根据公司披露的财报数据,2024年年报归属净利润为-4742万元,同比增长35.31%,基本每股收益为-0.0665元;2025年一季报归属净利润为-550.7万元,同比增长66.06%,基本每股收益为-0.0077元。公司不仅连续多年亏损,还面临着大量的诉讼仲裁案件。据2024年8月30日公司中报披露,公司涉及16起诉讼仲裁事件,涉案金额合计3153万元。

此外,雄安新动力的控股股东徐州丰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也陷入困境。2024年4月9日,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裁定宣告徐州丰利破产。徐州丰利持有雄安新动力1.2亿余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6.91%,其破产事项可能导致雄安新动力控制权发生变化。此前,徐州丰利的实际控制人毛凤丽因涉及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已于2019年被证监会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

从雄安新动力上下游企业的公告内容来看,也能侧面反映出公司在业务合作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部分供应商和客户在与雄安新动力的合作过程中,出现了合同纠纷、货款拖欠等情况,这对公司的商业信誉造成了不良影响。而在公司主管部门的公告中,除了上述监管措施决定外,也未见对公司经营发展的积极评价和支持举措。

在A股市场上,雄安新动力的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公司股价长期低迷,波动较大,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挫。截至2025年6月27日收盘,公司股价为2.38元,较前日涨幅0.85%,总市值为17.18亿。但从长期走势来看,公司股价已较上市初期大幅下跌,市值也大幅缩水。

在社会综合表现方面,雄安新动力也未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公司频繁的负面新闻,以及在环保、社会责任等方面缺乏突出表现,使其在公众心目中的认可度较低。在当前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日益重视的背景下,雄安新动力的这种状况无疑将进一步制约其未来的发展。

雄安新动力正深陷公司治理、经营业绩、法律纠纷、控股股东破产等多重困境之中。此次被河北证监局出具警示函,再次敲响了警钟。公司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经营业绩,改善市场形象,未来发展前景将不容乐观。投资者也需谨慎对待该公司的股票,密切关注其后续发展动态,防范投资风险。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