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文章

钶锐锶IPO光环下的暗雷:过亿存货压顶 应收账款激增142%

  账上躺着近亿存货,客户欠款越滚越大,这家头顶“国产替代先锋”光环的数控机床明星企业,正踩着高跷走钢丝。

  广东钶锐锶数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钶锐锶”)的科创板IPO申请在2025年6月27日获受理,一时间风光无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全直驱技术打破外企垄断、国产数控系统销量第一……光环之下,风险却在阴影中悄然膨胀。

  1.7亿应收账款如雪球般越滚越大——2022年至2024年,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7274.24万元、11959.08万元和17602.08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从32.78%飙升至55.65%。这意味着公司一半以上的销售收入都是“纸上富贵”,实际钱还没到账。

  更令人咋舌的是,2024年应收账款激增142%。大客户富士康、比亚迪们享受着“赊账特权”,而钶锐锶的资金链却被越勒越紧。

  存货问题同样触目惊心。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19亿元、9722.50万元及9694.17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高达28.98%、24.91%及16.41%。公司招股书轻描淡写地承认:若市场突变或管理不善,存货可能滞销或减值,直接冲击现金流。

  更讽刺的是,存货周转天数长达210天,比行业平均的150天整整慢了两个月。在技术迭代飞快的数控机床行业,存货积压如同埋下一颗定时炸弹——今天的“高端设备”,明天可能沦为“过时铁块”。

  实控人控制不当的风险,蒙昌敏合计控制公司46.75%的表决权,难免一言堂。

  技术壁垒曾是钶锐锶的护城河,但国际巨头正在加速研发。公司手握247项专利的光环背后,是每年7%以上的研发投入强度——这笔钱烧得值不值,全看能否跑赢西门子、发那科的下一代产品。

  2021年收购铼钠克带来的7000万元商誉如同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若整合不力或业绩不及预期,商誉减值将直接吞噬利润。

  更令人担忧的是财务杠杆攀升的苗头。高息向股东借款的操作被媒体扒出,被质疑为“饮鸩止渴”。在扩张冲动与财务稳健之间,钶锐锶似乎选择了前者。

  头顶“国产替代”光环的钶锐锶,正用高财务杠杆和紧绷的现金流,赌一个4500亿市场的未来。只是不知道,当潮水退去,谁在裸泳?

  钶锐锶定位为高端数控机床及核心部件制造商,采用“技术自主化+国产替代”双轮驱动模式。核心产品包括全直驱数控机床(占营收72.74%)和自研数控系统(占23.64%),通过去除传统丝杆传动实现“零传动链”结构,定位精度达0.003mm,超越国际标准。

  公司2021年收购铼钠克后成为国内唯一实现“机床+数控系统”双自主研发的厂商,数控系统100%自产,关键部件自制率超70%。近90%营收来自精密模具、航空航天和消费电子三大领域,客户包括富士康、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并进入中航工业供应链。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