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文章

青州隆盛糕点吃出毛发:消费者维权遇阻背后 企业拒赔施压

今年5月,市民王女士的一次消费经历,将有着“中华老字号”头衔的青州隆盛糕点推上风口浪尖——她在购买的糕点中吃出毛发后,维权之路从企业最初承诺的1000元赔偿,演变为“删稿才赔偿”的要挟,最终企业彻底拒绝调解与赔偿,而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不予立案”决定,更让这场消费纠纷蒙上了一层行政争议的阴影。

从“承诺赔偿”到“拒赔硬刚”:老字号企业态度骤变

据王女士回忆,发现糕点中存在毛发后,她第一时间联系了青州隆盛食品厂。起初,厂家态度相对积极,提出赔偿1000元以了结此事。但在相关情况被媒体曝光后,企业态度发生180度转变:工作人员明确要求王女士先删除曝光内容,才能兑现赔偿。

“这不是钱的问题,是企业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问题。”王女士拒绝了这一不合理要求,而她的坚持换来的是厂家更加强硬的回应——直接拒绝任何形式的调解,同时彻底推翻此前的赔偿承诺,声称“不再处理此事”。

作为拥有“中华老字号”称号的本地知名企业,青州隆盛糕点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消费者投诉。公开信息显示,类似“食品中混入异物”的纠纷并非首次发生,但企业始终未给出系统性的整改回应。

监管“不予立案”引质疑:事实与法律依据成谜

在与企业沟通无果后,王女士向青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投诉,希望通过行政途径维护权益。然而,她收到的却是“不予立案”的决定,且该决定未附带任何关于不予立案的事实认定与法律条文依据。

“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混有异物属于违法行为,监管部门应当依法查处。”王女士质疑,市场监管局对企业多次出现的同类问题“视而不见”,不仅未履行监管职责,其“不予立案”的决定更是于法无据,涉嫌行政不作为。

目前,王女士已正式向青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行政复议,要求其对“不予立案”决定作出合理解释,并依法对涉事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展开调查。

老字号信誉与监管公信力双受考验

此次事件中,青州隆盛糕点作为“中华老字号”,其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傲慢态度,不仅消耗着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更背离了老字号应有的品质坚守与社会责任。而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在纠纷中的表现,则让公众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公正性与执行力产生疑问——当“老字号”遇上“监管缺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该如何保障?

截至发稿,青州隆盛食品厂未就此事作出新的回应,青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亦未对“不予立案”的依据及行政复议进展进行说明。这场由一根毛发引发的维权风波,已超越单纯的消费纠纷范畴,成为拷问企业责任与行政公信力的现实样本。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