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塔财经通过深交所官网了解到,冈田智能(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冈田智能”)主板IPO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标志着这家国内规模最大的刀库生产商正式进入上市审核的关键阶段。该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刚刚获得深交所受理其主板上市申请。
瞭望塔财经获悉,此次IPO由华泰联合证券担任保荐机构,计划发行327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5%,拟募集资金约9.85亿元,主要用于刀库、主轴及转台生产线扩建等五大项目。作为国内数控机床核心部件领域的重要玩家,冈田智能的IPO之路正面临深交所对其财务数据真实性与持续盈利能力的多重考验。
一、业绩增长背后:产能数据异常波动暗藏玄机
冈田智能成立于2013年3月5日,总部位于江苏镇江,主营业务为数控机床核心功能部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刀库、主轴和转台。2024年,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约为2.78%-4.38%,在行业中仅次于上市公司昊志机电。
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7.67亿元增至9.32亿元,净利润从1.19亿元增至1.69亿元,呈现稳定增长态势。然而,产能利用率的异常波动引发关注:
根据招股书,2024年公司转台产能利用率从86.51%猛增至98.31%,主轴产能利用率从86.57%提高到104.96%。这种突然的高负荷运转与公司产销率下滑形成矛盾——2024年公司刀库产销率从2023年的116.37%骤降至84.81%。
更令人费解的是,在公司产能利用率“突飞猛进”的同时,存货跌价准备呈现异常飙升:从2022年的351.1万元激增至2024年的1904.95万元,计提比例从1.79%飙升至10.41%。这一比例不仅远超行业正常波动范围,且与公司声称的“市场接受度良好”形成鲜明反差。
二、会计处理迷雾:研发投入的“消失”与成本转移疑云
在技术密集型的数控机床核心部件领域,研发实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然而冈田智能的研发投入数据却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率仅为4.96%、4.71%和4.79%,远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8.83%、8.17%和7.61%的平均水平。公司解释这一差距是由于“收入规模、产品品类及结构的影响”,但这一理由难以令人信服。
某知名经济学家指出:“机床行业存在‘高投入低转化’的典型特征。受制于技术瓶颈,研发周期较长的改良型创新项目往往难以匹配现行会计准则对研发费用的界定标准。” 这直接导致大量研发相关支出被迫归入其他成本科目,最终造成企业研发费用占比呈现失真的低水平现象。
这种会计处理与产业特性的错位,实际上掩盖了企业真实的研发投入强度。在冈田智能的案例中,是否存在将本应计入研发费用的支出转移至生产成本或其他费用科目?这一问题尚未在招股书中得到充分说明。
与此同时,公司核心产品单价呈现全面下滑趋势:2024年刀库单价同比下降7.25%,主轴单价下降11.27%,转台单价大幅下滑15.72%。这种价格下行趋势与公司声称的技术优势形成矛盾,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真实研发实力的质疑。
三、治理结构隐患:绝对控制与大额分红的双重警示
股权结构高度集中是冈田智能公司治理的显著特征。招股书显示,实际控制人陈亮、蔡丽娟夫妇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控制公司91.74%的股份。这种“一股独大”的结构使中小股东权益保护面临严峻挑战。
2022年,在公司申报IPO前夕,冈田智能进行了1.2亿元的大额分红。考虑到陈亮夫妇持股比例超过90%,意味着他们通过此次分红获得超过1亿元现金。在企业即将通过IPO募集9.85亿元资金(其中1.2亿元明确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背景下,这种大额分红行为的合理性存疑。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公司治理层面,招股书显示公司设立了完整的治理机构,但在实控人绝对控股背景下,这些机构能否真正发挥制衡作用值得深究。特别是核心技术团队构成及稳定性在招股书中披露不足,技术骨干是否存在流失风险尚未可知。
四、募投项目风险:产销率下滑背景下的激进扩张
冈田智能此次IPO计划将募集资金的67%(约6.61亿元)用于刀库、主轴及转台生产线扩建项目。然而这一激进扩张计划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似乎存在脱节。
2024年,公司刀库产销率已降至84.81%,较2023年的116.37%出现大幅下滑。在核心产品产销率明显下降的背景下,大规模扩产计划的合理性面临挑战。
与此同时,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从1.79%飙升至10.41%的异常波动,暗示着存货结构中可能存在更多滞销、过时风险较高的品类。这种风险是否会随着产能扩张而进一步加剧,招股书并未给出充分的风险评估。
在产能消化方面,公司客户包括纽威数控、海天精工、乔锋智能等国内知名数控机床厂商。尽管客户阵容看似强大,但数控机床行业整体景气度波动可能传导至上游功能部件供应商。公司2024年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已达2.90亿元,坏账准备增至1717万元,显示出下游回款压力正在累积。
下表总结了冈田智能IPO过程中需充分关注的潜在风险点:
5、应收账款暗礁:回款压力下的现金流隐忧
资产质量方面,冈田智能面临存货与应收账款双重压力。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2.52亿元、2.54亿元和2.90亿元。尽管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比例从32.81%微降至31.09%,但绝对金额持续增加。
更值得警惕的是,坏账准备从1416万元增至1717万元。公司坦言,若下游行业环境恶化或主要客户经营状况不佳,将面临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现金流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335.95万元,尽管2023-2024年转为正值(1.5亿元、1.82亿元),但应收账款规模的持续扩大可能对未来现金流质量构成压力。
此外,资产负债率从2022年的71.71%降至2024年的40.64%,表面上看财务结构明显改善,但如此大幅度的下降背后具体原因在招股书中未得到充分说明,是经营积累所致还是通过其他财务手段实现,需要进一步验证。
六、专利短板:技术护城河是否足够坚固
在衡量企业核心技术实力的专利维度,冈田智能与行业龙头的差距令人担忧。截至2024年末,冈田智能仅有158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63项,而竞争对手昊志机电拥有407项专利。
这种专利数量差距反映出技术储备的明显短板。在数控机床核心功能部件领域,国产化率仍不足50%的背景下,技术实力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在国产替代浪潮中真正获益。
在IPO募投项目中,公司计划投入1.48亿元用于研发及信息化升级改造。但在研发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如何确保这些投入能有效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成果?招股书对此缺乏清晰的技术发展路线图。
研发团队建设方面,招股书未详细披露核心技术人员构成及其稳定性。在高度依赖技术积累的行业,核心团队稳定性直接关系到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治理结构下,技术团队激励机制是否完善也值得关注。
在瞭望塔财经看来,随着问询函的发出,深交所的关注点必将聚焦于产能数据异常波动的合理性、存货跌价计提比例异常背后的存货管理问题,以及研发投入会计处理是否符合行业特性。
瞭望塔财经认为,冈田智能的上市之路,恰是中国高端装备核心部件产业艰难爬坡的缩影。当资本市场为“国产替代”概念热情高涨时,91.74%的绝对控股权是否会影响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产能利用率突增与产销率骤降的矛盾数据背后是否存在业绩调节?研发投入的会计处理是否真实反映了企业的创新活力?这些问题都需要在问询环节得到清晰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