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美容本无可厚非,可一旦丢了常识,就只能乖乖交智商税。
据浙江钱江频道报道,浙江嘉兴的雷先生,为了“变得更厉害”,不惜贷款31万,在浙江嘉兴一家名为天晟国际美容美发店充值,接受所谓的“私密保养”服务。女友邵女士发现后,气得差点晕倒:“关键没效果!”
更离谱的是,店方竟称退费需按单次5000元计算,剩余14万未消费的金额不仅退不了,反而还要倒贴钱。
“增大增粗”的诱惑,为何总有人买单?
雷先生的消费清单上,赫然列着“黄金粉”“艾灸”“前列腺保养”等项目,而最令他心动的,是店员口中“可以增大增粗,性能力更强”的承诺。一群20岁出头的女店员,一边替他“按摩私密部位”,一边灌输“肾虚”“疲劳”的焦虑,最终让他掏空钱包,甚至背上贷款。
荒唐吗?可类似的戏码每天都在上演。从“壮阳保健品”到“私密整形”,从“古法秘方”到“高科技理疗”,商家深谙男性对“雄风”的执念,只需几句暧昧暗示,就能让人乖乖掏钱。雷先生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是“保养”还是擦边色情?
雷先生说,每次到店都被要求充卡;店里小姑娘多,常围着他“哥哥、哥哥”地央求“今天帮我冲任务”。邵女士则透露,那些女孩生得漂亮,给他说有效果。
对于美容院的服务,邵女士并不认可——“你们有什么权力给人家做私密处?你是干嘛的?还有色诱的成分在里面,你如果不用色诱的成分,你为什么按这个地方。”
然而,洪店长却把矛头一甩:“他跟店里的小姑娘聊得可暧昧了,好像还带回家过,具体不清楚,反正人已经离职了。”
雷先生断然否认洪店长的说法,称自己来店里只是单纯做服务。即便真和哪个姑娘有什么,也大可把钱直接塞给她,何必绕一大圈先充进店里?
据浙江钱江频道了解,天晟国际在市区有很多分店,有的店叫健康管理,有的叫形象管理,有的叫形象护肤,每家店都是独立的法人。
值得警惕的是,这类机构往往通过注册“形象管理”、“健康咨询”等擦边球资质,将美容服务与医疗效果混为一谈。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而《广告法》也明确禁止普通商品宣称医疗功效。但现实中,美容院通过“餐价套”“会员制”等复杂定价机制,将单次服务成本虚标至5000元,既规避了价格监管,又为后续拒不退款埋下伏笔。
这起纠纷中,商家“退费按原价计算”的霸王条款堪称黑色幽默。当消费者发现服务无效要求退款时,才可能发现所谓的“优惠套餐”都是商家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
值得深思的是,为何类似"私密保养"的荒诞剧屡禁不止?一方面,男性健康领域的市场教育长期缺失,导致部分消费者病急乱投医;另一方面,多头监管的现状让卫生、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难以形成合力。当美容院可以随意注册为“xx公司”,当技师培训三天就能上岗操作“前列腺按摩”,这样的监管真空注定会滋生乱象。
对于消费者而言,需要建立基本的科学认知:目前没有任何权威医学证据表明,非医疗手段能实现“增粗增大”。当遇到商家宣称"立竿见影"的效果时,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是否有医疗机构资质?是否敢在合同中明确效果承诺?是否能提供临床验证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