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内科创版募集资金最多的是哪家企业,就是近期进入监管问询的(以下简称“摩尔线程”),据悉,2025年7月17日进入问询阶段。摩尔线程此次计划募集80亿元,其中,25亿元用于摩尔线程新一代自主可控 AI 训推一体芯片研发项目,25亿元用于摩尔线程新一代自主可控图形芯片研发项目,19.8亿元用于摩尔线程新一代自主可控AISoC芯片研发项目,仅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就高达10亿元。
资料显示,摩尔线程专注于研发设计全功能GPU芯片及相关产品,支持AI计算加速、3D图形渲染、超高清视频编解码、物理仿真与科学计算等多种组合工作负载。并且公司成立时间2020年6月11日,其历史仅仅4年多,刚四年多的公司就敢这么大的胃口,从地位上看,他是中国仅有的在B端和C端均有布局的国产GPU企业,其芯片采用先进MUSA架构,集成AI计算加速、图形渲染、视频编解码、物理仿真和科学计算四大引擎。
虽然胃口不小,但是对于摩尔线程,网上知道的并不多,而且从此次IPO反响来看,声音并不一致,支持的有,不认可的声音也不少。摩尔线程作为作为选择科创版的企业,虽然2025年科创板版取消了对业绩的限制,允许亏损企业上市,但是摩尔线程的亏损着实惊人,达到了50亿,巨额亏损成为其身上一个显著特点;另外,从成立以来,不断融资抬升估值,但是没有实际业绩支撑的估值宛如空中楼阁;加上其产品特性,刚刚成立不久就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以后影响到底如何,还很难有定论。
最大显著特点就是不是亏就是在亏损的路上的摩尔线程
为什么选择科创版,除了本身行业属性外,很多企业选择科创版就是因为科创板不像其他板块对业绩要求非常严格,允许未盈利企业申请,但是,即使如此,企业也应该有盈利的时间路线图,亏损巨大的企业显然不是一个合适的投资标的。
根据招股书,摩尔线程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0.46亿元、1.24亿元、4.38亿元,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208.44%;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8.39亿元、-16.73亿元、-14.92亿元。报告期内,摩尔线程累计营收6.09亿元,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共计50.05亿元。
因为公司成立的时间是2020年6月,发展历史太短了,成立后的第一年2021年营业收入4609万元,没有利润方面的消息,净利润根据后面三年向前推测,亏损是一定的,并且金额自然不会很小。
三年亏损50亿不是个小数目,即使公司开始盈利,那么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填补这50亿元的巨额亏损。
根据公司招股书申报稿,基于公司未来各类产品的销量、销售价格及成本费用预测,公司最早可于2027年实现合并报表盈利。前述盈利预测是建立在对行业发展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等多方面合理假设基础上,各项假设条件的变化均有可能导致公司业绩不达预期,进而无法实现前述盈利预测时。
那么即使2027年开始盈利,这意味着还有两年还是亏损的,根据2022-2024年亏损-18.39亿元、-16.73亿元、-14.92亿元的趋势,假设大约每年减少亏损2.2-2.3亿元,两年还要亏损22亿-23亿元左右,加上前面的50亿元,至少亏损72-73亿元才开始盈利。那么后面盈利之后需要多久才能填补这至少70亿元的亏损?
根据招股书,亏损主因源于高额的研发投入,近三年其累计研发投入近38.1亿元,超过其三年营收总和的6倍,由于公司成立时间短,面临的竞争对手是英伟达这样的国际性巨无霸,因此后续高额研发投入仍然必不可少,亏损继续也是必然的。
事实上,即使是这样的营业收入,还与政府的支持分不分,根据招股书稿,计入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7.29万元、2,993.58万元、1,499.18万元,而且,还有一项特殊情况,就是与科研项目相关的政府补助,分别为500万、1000万、7000万、29704万,目前只有500万2023年的到位,这意味着今年及今后还有3.94亿科研项目补助,也意味着继续依靠补助。
如果剔除这些,营业收入与利润更是大打折扣。
GPU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烧钱的行业,在目前情况下,硬件架构设计到软件生态构建都需要长期投入,都需要政府长期支持,所以,即使招股书预计2027年实现盈利,但是还有两年多的时间呢,在国内外经济形势以及行业变化快速的今天,未来能否实现这种目标,恐怕要打一个问号
空中楼阁式的估值3000亿
有媒体推算,摩尔线程如果成功上市,其市值将达到3000亿,超越上市的寒武纪和华为昇腾。
这样的估值是怎么来的。
毕竟,目前已经亏损50亿,连续亏损的企业怎么能够支撑高市值。
其实,按照业内一般的估值方式,主要依靠融资。
目前,虽然摩尔线程虽然成立时间短,但是已经进行了多轮融资。从2020年10月起,红杉中国、闻名投资、和而泰、五源资本参与了摩尔线程天使轮融资,2021年2月,红杉中国、深创投、纪源资本,招商局创投、字节跳动、阳光融汇资本、海松资本又进行一轮融资,规模没有具体数字,但据说有几十亿,2021年11月,由上海国盛资本、五源资本、中银国际旗下渤海中盛基金联合领投,建银国际、前海母基金、招商证券和湖北高质量发展产业基金等九家再度完成A轮20亿融资。2022年及2023年,摩尔线程相继完成B轮以及B+轮融资,B轮就达到15亿元,这样,在多个机构和多轮融资下,摩尔线程的估值飙升到246.2亿元,股东已经达到86家,股权相当复杂。
所以,在没上市前,估值246.2亿元就是依靠融资这种方式得出来的一个数值。
也就是说,估值是依据这些机构投多少钱计算出来的,而不是依据企业创造的业绩算出来的。
而其与寒武纪对比,上市后估值3000亿,是依据国产替代的逻辑计算,但是无论用上面两种怎么计算,都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摩尔线程成立以来一直是亏损的,已经亏损50亿的事实,而且招股书预计2027年才盈利,也就是说,在2027年之前,他的估值实际上是没有真实业绩和盈利支撑的。
所以,实际上计算估值依靠投资多少,或者计算以后国产替代过程,都不是基于企业创造的业绩现实而计算的,那么这样的估值,能说他是一个真实性的结果么?毕竟寒武纪已经上市,并且已经实现盈利基础上的估值。
被列入美制裁清单,压力山大
其实,摩尔线程不仅面临巨额亏损的困境,还有一个巨大的压力,就是成立之后的2023年10月17日,美国将13家中国GPU企业列入实体名单,其中包括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公司和同行壁仞科技等企业。
摩尔线程在国际上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美国的GPU制造商英伟达,英伟达成立时间长,并且产品成熟,已经占据了全球AI芯片市场约90%的份额。
摩尔线程的与英伟达是有渊源的,因为摩尔线程的创始人张建中2005年加入英伟达,担任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经理。
所以,张建中在中国创建摩尔线程实际上其经验显然来源于英伟达的工作经历,英伟达自然也知道张建中的摩尔线程要做什么,双方是直接竞争的关系。
英伟达作为全球GPU垄断型的巨头,从其利益出发显然不允许有挑战其地位的其他企业竞争,而美国政府也为维护其GPU霸主地位,也自然对竞争对手打压,摩尔线程就是这样背景下被列入实体名单。
英伟达目前无论从技术、还是市场、还是生态对摩尔线程都是碾压的存在,而且,根据7月最新消息,英伟达总裁黄仁勋已经来到中国,宣布向中国出售弱化版的芯片,实际上其心意不言自明。而且英伟达的资金雄厚。
这样的形势下,一家没有盈利的雏企业,被美国列入清单,能否破局,存在很大疑问,毕竟不是每个企业像华为那样的实力从美国哟的压力下活下来。
最主要的问题是,英伟达凭借多年的市场构建,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用户习惯,产品构建生态,最难的其实并不是技术和产品本省,而是用户习惯的构建是一件长期而艰难的事情,打破英伟达构建的用户习惯,摩尔线程显然在短时间内难以奏效。
即使就产品本身而言,以摩尔线程的代表性产品MTT S80为例,其单精度浮点算力(FP32)接近英伟达 RTX 3060,仍然落后两代。
所以,摩尔线程不单单是产品技术上落后于英伟达,还有更难改变的用户习惯,再加上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市场环境压力,未来前路如何,真不好判断。
位置 > 资讯 > 文章
不是亏就是在亏损路上的摩尔线程 美制裁清单下能否完成IPO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