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您多次了,今日8:00已向您预转入xxx元…”“请您尽快处理,您有最高200000元可借消费额…”
今年上半年,用户李女士启用了一个全新手机号购物,结果就在此后的几天内连续收到模版类似的贷款营销短信。
短信内容显示,这些营销短信分别向李女士营销了多家机构的5款互联网贷款产品。
图片来源:李女士收到的贷款营销短信截图
“我从来没有注册过这些产品,但不知道他们是从哪里获取到我的个人信息。”
李女士称,自己与相关贷款平台官方投诉后发现,这些贷款机构本身并没有留存李女士的个人信息或向其发送营销短信,李女士收到的营销短信是来自其合作的“大数据营销服务商”。其中一家贷款平台透露,其合作的大数据营销服务商为苏州瑞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本文称“瑞翼信息”)。
天眼查显示,瑞翼信息成立于2010年4月,注册资本1400万元,股权穿透后,瑞翼信息目前的实际控制人为瞿文。
官网显示,瑞翼信息是一家以中、小、微型企业移动互联网产品营销、运营与研发为主的公司,已与三大运营商均建立合作,其产品包括“2491流量平台”、“流量掌厅”、“116114微生活”、“本地搜”、“e+翼”及“无线城市”等等。
“我绝对没有在这家公司旗下任何平台注册过,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手机号,本身是还没有开始使用的。”李女士称,“我也联系过瑞翼公司座机,询问对方从哪里获得过我的个人信息,他们没有回答直接挂断了电话。”
公开信息显示,瑞翼信息曾为上市公司通鼎互联旗下全资子公司,2021年12月,通鼎互联发布公告称,拟以2.701亿元交易对价出售瑞翼信息100%股权,收购方为苏州云车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彼时,通鼎互联解释到,近两年来瑞翼信息主营业务受行业政策影响波动较大,经营业绩呈逐年下降趋势,未来业务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金融行业内,营销服务商主要为合作金融机构提供拓展新客的服务,而这些公司的信息数据是从何而来?各贷款平台向李女士解释称会要求合作的大数据营销服务商提供合规服务,但具体的数据来源不清楚,不同的大数据营销服务商有自己的渠道。
今年的3·15晚会上,央视为广大消费者揭露了“大数据获客软件”窃取消费者隐私信息的行业乱象。一些获客软件使用爬虫技术,嵌入到各大知名互联网平台上,从而偷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这样的营销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合作金融机构高效拉新用户,但在客诉方面仍面临不少问题。据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统计,今年一季度,非应邀商业短信投诉中,贷款理财类的商业短信投诉量占比7.6%,在各种被投诉的类别中排名第二。
从法律层面看,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消费者保护权益法》中规定,未经消费者同意,经营者不得向消费者发送商业性信息或者拨打商业性电话。
随着行业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逐渐加强,金融类短信电话营销行业监管趋严。今年以来,已有多地监管发文规范金融类营销行为。
1月,湖北省通信管理局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北监管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辖区金融类营销催收电话、短信的通知》,进一步加强湖北省金融营销催收电话和短信的源头治理。
2月9日,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江苏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关于规范金融类短信和话音营销催收行为的通知》要求,未经用户同意或用户明确拒绝的,不得发送营销短信或电话。
针对瑞翼信息如何获得用户信息、如何获取用户授权并向用户发送营销短信等问题,新黄河·大鱼财经记者向苏州瑞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官方发函求证,但截至发稿前,尚未收到对方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