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文章

“元气先锋”免费喝水还能赚钱?媒体揭秘元气先锋资金盘真相

近年来,“社交新零售”“健康饮水”频频成为创业话题。一个名为“元气先锋”的项目在各地迅速扩张,打出“排队免单”“免费喝水“等口号,以“押金合伙人制度”推动渠道布点。据宣传资料显示,该项目在短短9个月开出8000家门店,日均售出500万袋水,并赴港上市进军海外市场。

“资金盘制度“合规边界存疑

“元气先锋”项目的核心商业模式围绕“设备押金+销售返利+区域代理”构建,在引发市场关注的同时,也引来了对其合规性的讨论。

据了解,元气先锋销售的主产品为袋装“富氢水”,售价20元/袋。每售出一袋,即从中抽出10元注入“返利池”,依排队顺序返还给前面的消费者,直至“免单”。

在公开社交媒体上的一份推广视频资料中,一位推广人员表示:“你前面排队,后面有人买水,你就能返现。只要愿意等,人人都能免费喝水。”为了避免大客户长时间锁占返现池,项目设计了“大单拆单”机制,如花费5000元购买250袋水的用户,其订单将被拆为25个编号,分别进入排队序列。

图为公开宣传资料

同时,用户可通过支付2.8万元押金租赁水机,成为项目“合伙人”。销售产品为每袋定价20元的饮用水。每售出一袋水,平台从中抽取10元设立“返利池”,依照购买先后顺序向前序用户返还,形成“免单循环”。项目方称,当销售累计达到3万袋时,押金可全额返还。

为提升返现效率,系统设有“大单拆单”“直推加速”“复购加速”等机制。例如,高额订单将被拆为标准订单分批进入排队队列,推广他人购买或自身复购行为也可加快返现速度。

在此基础上,元气先锋还构建了区域代理体系,分为区代、市代、省代三级,按销售流水给予8%返利,招商员另有5%提成。平台整体收益分配结构为:排队返现50%,门店10%,招商员5%,代理8%,平台留存约27%。

不过,从资金流结构来看,该模式高度依赖新用户持续投入,以保障前序返现的兑付能力。相关机制与《禁止传销条例》中“以缴纳费用为条件,通过发展人员获得收益”的表述存在一定相似性。项目所涉产品定价高于市场常规饮用水,实际功效、资质情况暂无公开信息佐证。

企业资质存疑,主体成立时间尚短

”元气先锋“项目的运营主体为华夏水务(北京)有限公司。据天眼查、企查查等工商信息平台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11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实缴仅250万元,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

值得注意的是,在“元气先锋”的培训与宣传资料中,“抗氧化”“促进代谢”“解酒护肝”等表述也频繁出现,比如消费者饮用其在经过水机处理过后的“富氢水”可以实现“轻松饮酒不上头”、“抗衰老”、“促进油脂排毒”、“尿酸代谢加速”等功能。但该公司的经营范围仅包括“饮水设备销售、技术服务、健康咨询”,并不包含食品、保健食品、特殊用途饮用水或医疗器械等类目。该产品虽未直接声称“治病”,但已不可避免地暗示其强大功效,触碰广告宣传红线。

图为此前官网公开宣传资料。

目前尚无公开资料显示其净水机产品具备《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批件》或《食品生产许可证》等资质。项目所销售的“富氢水”“小分子团水”“含锶矿物质水”等产品,是否按照国家饮用水标准生产、是否通过第三方检测,相关信息在公开渠道也无法核实。

在爱企查平台,华夏水务(北京)有限公司资质证书一栏中显示空白。

此外,尽管项目方宣称每日处理订单超过9万笔,平台利润结构清晰,但公司注册不足一年、财务报表未披露,其抗风险能力与合规经营能力仍有待观察。

多起历史案例映射行业共性问题

类似于“元气先锋”项目的招商与返利模式在大健康赛道并非首次出现。此前已有多个“健康饮水”相关项目因涉嫌传销、非法集资、虚假宣传而被监管部门查处。例如,曾在2021年被多地媒体曝光的“SSG能量水”项目,便以“抗癌水”“增强免疫力”为噱头,吸引6万余人参与,涉案金额高达6亿元,最终被认定为三无产品;再如“粒子能细胞康复液”,以山泉水冒充“能量水”,每瓶售价高达1500元,虚构产品功效,诈骗重症患者,涉案金额5000万元。

经过梳理不难发现,这类案例多呈现出以下共性特征:

1. 以“健康概念”入局,产品效能夸大,缺乏临床验证;

2. 通过“层级代理+返利提成”构建营销体系;

3. 主打“投资少、回报快”,设定“可退押金”“购物币变现”等灵活机制;

4. 企业主体注册时间短,股权结构简单,业务模式以销售奖励为主,产品属性为辅。

而“元气先锋”项目与上述案例在商业逻辑上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其“免单”“裂变”“区域招商”“押金返还”等设计,亦被行业分析人士认为“极具资金盘特征”。

对此,专家表示,判断是否构成传销或资金盘,需重点关注三方面内容:

是否以缴纳费用为加入前提。如押金、代理门槛为“加入必要条件”,即构成风险;

是否主要收益来自发展他人。若收益不来自产品销售,而源于推荐他人或团队业绩,涉嫌传销;

是否具备产品本身商业逻辑。水作为日常生活用品,若价格远高于市场均值,功效描述缺乏实证支撑,也可能构成虚假宣传。

《禁止传销条例》明确规定,以发展人员为手段,并通过该人员发展下线、形成层级关系获取利益的,即为非法传销。《广告法》第17条也明确禁止非药品类产品宣传疾病治疗功能。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对“健康+社交电商”类项目的监管难点在于“准入资质合法、运营模式隐蔽”,平台往往通过技术手段隐藏实际资金流向,代理之间多为“口头协议”,一旦出现兑付危机,维权难度较大。

事实上,在人口老龄化与全民健康意识上升的背景下,“大健康+消费返利”的商业组合迅速崛起。本质上,健康产品并非不能做裂变与会员制,但前提必须是产品合规、机制透明、风险可控。

目前,“元气先锋”项目正以惊人的速度进行全国招商,然而从实际运营时间、资质披露、法律合规性角度看,该项目仍存在大量待厘清之处。

监管的滞后并不意味着风险的缺席。对普通用户而言,“喝水能赚钱”“一月回本”“免费喝水”的承诺听上去美好,但商业底层逻辑是否真实,资金流向是否清晰,才是真正需要追问的问题。

健康饮水不是问题,问题是它喝的是水,还是你的本金?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