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沪网了解到,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定于2025年8月14日召开2025年第31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届时将审议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奕材”)的首发事项。
据悉,西安奕材始终专注于12英寸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基于2024年月均出货量和截至2024年末产能规模统计,公司均是中国大陆第一、全球第六的12英寸硅片厂商,前述月均出货量和产能规模全球同期占比约为6%和7%。同时,截至2024年末,公司是中国大陆12英寸硅片领域拥有已授权境内外发明专利最多的厂商。公司产品已用于NANDFlash/DRAM/NorFlash等存储芯片、CPU/GPU/手机SOC/嵌入式MCU等逻辑芯片、电源管理、显示驱动、CIS等可实现数据计算、数据存储、数据传输、人机交互等核心功能的多品类芯片的量产制造,最终应用于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数据中心、物联网、智能汽车和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各类智能终端。
据招股书显示,西安奕材本次拟在上交所科创板募集资金490,000.00万元,募集资金扣除本次发行费用后将用于西安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项目。
中沪网查阅相关资料后,发现西安奕材还存在以下疑点,持续亏损尚未盈利,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远远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监事对外兼职隐而未宣,或有违披露规则;研发物料消耗突然暴增,兼职研发人员占比近一半。
持续亏损尚未盈利,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远远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
据招股书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西安奕材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05,469.31万元、147,376.14万元和212,145.26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41,553.42万元、-69,233.88万元和-76,255.09万元。
报告期内,西安奕材营业收入逐年增长且增速较快,但是一直尚未实现盈利。截至2024年末,公司合并报表及母公司未分配利润分别为-192,750.64万元和-49,592.97万元,存在未弥补亏损,且累计亏损金额较大。
另外,2025年1-6月经审阅,西安奕材实现营业收入130,244.20万元,同比增长45.99%,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4,541.05万元,同比增长8.84%。公司依旧称亏损状态,而且公司利润的增速远远低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同时西安奕材还在招股书中显示,公司还将继续亏损一段时间,预计公司要到2027年才可实现合并报表盈利。
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余额分别为70,948.86万元、111,910.53万元和124,651.02万元,公司存货账面余额逐年快速增长,对此西安奕材称,随着公司产能持续扩张,存货规模随之匹配。但是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却呈现下降的趋势。报告期各期,公司存货周转率分别为2.03、1.59和1.69。存货周转率下降通常表明企业库存周转速度放缓,可能由销售不畅、库存积压或运营管理问题导致。
值得注意的是,西安奕材存货账面余额的增长均超过同期的在手订单金额,报告期各期,公司存货对在产品、库存商品及发出商品的订单覆盖率分别为257.76%、180.55%、133.92%,1年以内库龄存货占比分别为98.62%、86.83%、79.95%,均持续下降。同时,西安奕材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分别为20.22%、20.59%、14.78%;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均值分别为5.45%、7.19%、7.80%,西安奕材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比例几乎同行业可比均值的数倍。
监事对外兼职隐而未宣,或有违披露规则
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57号——科创板公司招股说明书》第四十三条西安奕材应披露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的简要情况,主要业务经历及实际负责的业务活动;对西安奕材设立、发展有重要影响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还应披露其创业或从业历程;同时还应说明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的兼职情况及所兼职单位与西安奕材的关联关系,与西安奕材其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的亲属关系。
俞信华现担任西安奕材监事,据招股书显示,俞信华除在西安奕材处人之外,对外还兼职多家企业,担任董事以及高管。不过西安奕材招股书对俞信华的对外兼职情况或并未详尽披露。
上海秀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秀派电子”)成立于2004年6月。是专业致力于2.45G有源RFID产品及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公司依托创新的SUPERRFID核心技术平台,集科研开发、工程设计、产品制造、系统集成和工程服务为一体,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已形成“产品生产、系统集成、专业化服务”三大业务板块,是国内优秀的有源RFID制造和服务提供商。
据天眼查显示,自2012年11月开始,俞信华就一直担任秀派电子董事,至今还担任其董事一职,而且天眼查关联关系显示,秀派电子董事俞信华与西安奕材监事俞信华为同一人。另外,据天眼查显示俞信华简历,俞信华2005年加入IDG资本,参与和领导了多个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设计等领域的投资,他在帮助企业成长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俞信华在加入IDG资本之前曾工作于西门子中国公司,负责西门子移动通信事业部的市场部。俞信华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工学士学位,并获长江商学院MBA。这与西安奕材招股书披露的监事俞信华简历相吻合。因此西安奕材监事俞信华与秀派电子董事就是同一人,但是西安奕材招股书“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兼职情况”列表中却未见秀派电子的身影,此举或有违披露规则。
研发物料消耗突然暴增,兼职研发人员占比近一半
据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西安奕材研发费用分别为14,599.00万元、17,142.25万元、25,882.00万元,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逐年增长,公司研发费用主要为职工薪酬、折旧及摊销和物料消耗。
其中,报告期各期,西安奕材研发费用中物料消耗金额分别为1,721.70万元、2,419.99万元、7,319.92万元,占研发费用的比例分别为11.79%、14.12%、28.28%。2024年公司研发物料消耗突然暴增,较2023年增长了4,899.93万元,增幅高达202.48%。对此西安奕材解释称:主要系基于既定产品和技术路线,公司加大更先进制程和特色工艺的外延片和抛光片研发,相应研发项目技术和工艺难度大,研发试制成本高,导致相应物料消耗金额更大。但是这突然大幅增长是否合理或有待“拷问”,毕竟西安奕材研发费用分为专属费用及试制费用,研发试制费用主要是利用产线进行研发及所需测试等活动发生的费用,公司并无专用的研发产线。
另外,西安奕材研发人员中存在兼职研发人员的情形,2023-2024年,西安奕材研发人员占比均为12%左右,截止2024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研发人员235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为12.11%。西安奕材兼职研发人员均集中于工艺开发部门,同时承担工艺开发以及生产指导工作,占整体研发人员数量约50%。也就是说,西安奕材研发团队中有一半的人员系兼职研发人员。由于兼职研发人员多,这就会兼职研发人员其研发活动、非研发活动的区分标准及依据有着更高的要求,毕竟有些企业通过将非研发人员的薪酬划入研发人员薪酬的情形,以此来提高研发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