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文章

河北顺德投资集团:“踩雷”均和或致巨额损失 短期偿债承压

城投公司为满足发债要求,降低政府收入占比,与均和同谋空转贸易立身。货物纹丝不动,仅凭“虚拟仓单”走账,双方凭空制造出等额的虚假营收。均和暴雷引发令人震惊的连锁效应。多个地市的城投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接连遭到调查,一位地方城投高管私下哀叹:“我们比谁都急啊!钱没了不说,更怕被查!”顺德投资与均和系合作,赔赚暂且不说,均和带来的麻烦真不小。

(2025)冀05执保12号执行通知书显示,2025年7月29日,被执行人均和(厦门)控股有限公司所持有的福建信通贸易有限公司股权599899.8万元人民币被河北省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冻结,冻结期限自2025年7月29日起至2025年7月28日止。执行保全案件通常涉及财产保全,可能关联诉讼前或诉讼中,原告/申请人担心被告转移资产,申请法院提前冻结资产。

2025年8月15日,河北省邢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河北顺投均和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诉上海均和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均和(厦门)控股有限公司”公司设立纠纷”一案。

河北顺投均和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9月26日,注册资本5亿元,河北顺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1%,上海均和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49%。企查查app显示,河北顺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实缴出资3978万元,上海均和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实缴出资3822万元。截至2025年8月22日 ,上海均和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被执行总金额85376.75万元,欠税40.35万元,股权被冻结金额110亿元;均和(厦门)控股有限公司被执行总金额47140.76万元,股权累计被冻结数额接近43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均和股权被冻结、被执行几乎都始自2025年5月。由此看来,河北顺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想追回损失恐难如愿。

作为邢台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及公用事业运营的核心主体,河北顺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德投资")在2024年展现出资产规模持续扩张的表象繁荣,但透过财务数据与经营现状的深层剖析,其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与潜在风险正逐渐显现。在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政策持续推进的宏观背景下,这家地方性投融资平台正面临资本支出压力、资产流动性困局与债务结构失衡的三重挑战。

顺德投资2024年末总资产规模突破553亿元,较2022年增长42.57%,表面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这种扩张主要依赖土地资产划入和经营权资产入账,而非经营性现金流驱动。截至2024年末,公司存货高达131.81亿元,其中土地资产占比达38.05%,合同履约成本占比36.65%。这种以非流动性资产为主的资产结构,导致其截至2025年3月末,受限资产规模达到249,894.41万元,其中土地使用权抵押借款占比高达81.52%。值得注意的是,存货与受限资产合计占比高达总资产的28.76%,这与同类型城投企业20%左右的平均水平形成鲜明对比。

在盈利能力方面,公司2024年净利润2.07亿元看似稳健,但仔细拆解发现其盈利质量存在显著缺陷。期间费用率从2023年的14.14%攀升至2024年的23.07%,其中财务费用占期间费用比重高达53.50%。这种高息费用侵蚀现象背后,是公司债务结构的严重失衡:总负债317.15亿元中,短期有息债务占比超过35%,而同期非受限货币资金仅占总资产的1.03%。这种"短贷长投"的融资模式使其面临不晓得的短期偿债缺口,流动性风险指标触及警戒线。

应收账款管理方面的隐患更为突出。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应收类款项合计126.95亿元,占总资产的22.81%。其中对关联企业河北邢襄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的应收账款达5754.61万元,而后者累计欠税77.75万元且涉及终本案件。更值得关注的是,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余额0.77亿元,前五大高度集中的信用风险敞口在地方财政紧缩的背景下极易引发连锁反应。同时,其他应收款中政府欠款占比超过80%,这类资金的回收周期往往与地方财政状况直接挂钩,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在业务转型方面,顺德投资虽涉足新能源领域,但实际成效尚不显著。2024年充换电项目按净额法仅确认收入248.78万元,而规划投资16.07亿元的项目目前仅完成3.4%的投资进度。风电项目建设虽取得行政批复,但尚未形成实质性产出。相较之下,传统公用事业板块的边际效益持续下滑:供热、供水业务虽具区域专营优势,但受限于政府定价机制,利润率长期维持在5%-8%的低位。这种"新业务难突破、旧业务低增长"的困局,使得公司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内生增长动力。

债务化解政策的深化实施给顺德投资带来新的考验。在"14号文""134号文"等系列化债政策推动下,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但城投企业融资渠道持续收紧。2024年公司债券发行量同比下降35%,净融资规模收窄至-8.5亿元。尽管获得邢台市政府在资产划拨、资本注入等方面的支持,但2024年仅获得12亿元的资本金补充,难以弥补165.46亿元的长短期借款缺口。这种依赖外部输血的模式,在中央要求城投企业市场化转型的政策导向下,正面临根本性挑战。

值得关注的是,顺德投资在资产运营效率方面同样存在短板。存货周转率从2022年的0.26次降至2024年的0.19次,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92天延长至115天。这种"两降"现象反映出公司在项目管理、资金回笼等方面存在系统性缺陷。特别是在土地储备业务上,50.15亿元的土地存货已持有超过两年,却未能有效转化为经营性现金流,暴露出资产运营能力的不足。

面对复杂的发展环境,顺德投资的突围路径需要多维度突破。在资产端,应加快存量资产证券化进程,探索土地储备、特许经营权等资产的REITs发行可能性,通过盘活存量提升资产流动性。在融资端,需优化债务期限结构,将短期债务占比控制在30%以下,同时拓展供应链金融、项目收益债等创新融资工具。在业务转型方面,应聚焦新能源、智慧城市等战略新兴产业,将分布式光伏开发与现有公用事业网络深度融合,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风险管控层面,亟需建立动态化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针对应收账款,可采用"分类管理+动态预警"策略,对政府类、国企类、民企类债务分别制定回收计划。对于邢襄房产等高风险债权,应提前启动法律清收程序,必要时可通过资产置换等方式化解风险。在债务管理方面,可探索"债务重组+资产注入"的综合解决方案,在邢台市政府支持下,通过注入优质经营性资产改善债务结构。

顺德投资的转型实践,折射出地方投融资平台在新时代面临的普遍困境。

截至2025年3月末,河北顺德投资集团在建的顺德工会大厦项目计划总投资6.9亿元,实际已完成投资7.6亿元,建设期限为2019至2023年;拟建项目三个计划总投资6.9亿元,分别是:时尚邻里中心、大师工坊计划总投资3.5亿元;观星台商务中心计划总投资1.6亿元;星河之音露天演艺中心计划总投资1.8亿元。

在地方政府债务化解与城投企业市场化转型的双重压力下,唯有通过资产结构优化、业务模式创新、风险管控强化的系统性改革,才能实现从"财政依赖型"向"市场化经营型"的实质性转变。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