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邯郸城投”)是邯郸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主体,承担着主城区及东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公用设施运维、土地整理开发等关键职能,同时涉足房地产开发与租赁业务。但当前,这家公司正深陷经营业绩滑坡、债务压力陡增、资产质量恶化的多重困境。
2024年,邯郸城投经营业绩断崖式下滑。公司营业收入7.44亿元,同比大跌48.80%;归母净利润2,443.17万元,同比骤降66.83%。更严峻的是,其传统业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棚户区改造收入均降至零,主营业务近乎“空心化”。2025年一季度,公司业绩持续恶化,净利润亏损616.69万元,陷入经营亏损。
盈利端高度依赖外部“输血”。2024年,公司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政府补助2.24亿元,这一补助金额已达公司利润总额的4.84倍,意味着若失去政府补助,公司将面临巨额亏损。
债务结构暗藏危机。截至2024年末,邯郸城投全部债务131.16亿元,同比下降 16.19%,短期债务47.27亿元,占全部债务的比例为36%,成为悬顶“利剑”。
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速动比率为134.46%,现金短期债务比为0.80倍,较2024年末(122.02%、0.29倍)均有所提升;流动比率为327.56%,与上年末基本持平。这意味着,公司仍面临一定的短期偿债压力。
资产流动性陷入“僵局”。2024年末,邯郸城投资产总额465.33亿元(同比微降1.43%),但存货与应收类款项合计高达330.46亿元,占总资产的71.02%。这意味着超七成资产难以快速变现,应收类款项长期占用资金,直接拖累运营效率,进一步加剧资金链紧张。
更需警惕的是资金回收“黑洞”。公司其他应收款中,对部分民营企业及邯郸市思达集团丰收苑案件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等单位的拆借款,因对方经营不善无法偿还,已全额计提坏账准备1.77亿元。截至2024年末,其他应收款累计计提坏账准备达2.40亿元。
净利下降66%,严重依赖政府补贴
邯郸城投最新披露的财务数据已引发市场高度警惕。这家成立于2003年、注册资本10亿元的地方核心投融资主体,由邯郸市城市投资运营集团全资控股,实际控制人为邯郸市国资委。
2024年,邯郸城投营收同比断崖式下滑48.80%,仅为7.44亿元,归母净利润暴跌66.83%至2,443.17万元。2025年一季度颓势加剧:公司营收1.23亿元,同比降35.09%,净利润亏损616.69万元,经营状况加速恶化。
更严峻的是,2024年,公司传统核心业务彻底“停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棚户区改造收入双双“挂零”,收入结构转向房地产开发(占比58.65%)和其他业务(占比41.35%)。
主业“空心化”背后是双重困局:一方面,项目结算滞后导致当期无基建收入,但资金压力陡增——截至2025年3月末,公司主要在建基础设施项目尚需投资38.55亿元,主要拟建项目计划投资33.46亿元,东区综合开发资金缺口巨大;另一方面,公司已完工项目回款效率极低,应收邯郸市建设局回购款高达90.12亿元。
棚户区改造业务同样陷入停滞。2018年至2023年间,公司该板块收入全部来自军师府邸项目,而该项目早在 2018年末就已完工,总回购金额31.65亿元中至今仍有4.32亿元未收回。自2024年起公司将不再形成棚户区改造收入。
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高达3.37亿元,占营收比重飙升至45.30%,严重侵蚀公司利润。
盈利完全依赖“财政输血”却难以为继。2024年,公司计入营业外收入的政府补助 2.24亿元。这一补助规模已达利润总额的4.84倍——这意味着,若无此项补助,公司将陷入巨额亏损。
47亿短债压顶,短期偿债压力大增
截至2024年末,邯郸城投全部债务131.16亿元(同比下降16.19%),其中短期债务47.27亿元,长期债务83.89亿元。短期债务占比超三成,成为悬于公司头顶的“定时炸弹”,短期偿债压力已十分突出。
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全面恶化。2024年末,公司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降至330.78%、122.02%,较上年末骤降107.87和67.38个百分点。更致命的是,剔除受限货币资金后的现金短期债务比为0.18倍,资金链紧绷局面显现。
即便2025年3月末指标小幅改善(速动比率134.46%、现金短期债务比0.80倍,流动比率稳定在327.56%),但核心的现金短期债务比仍未突破1,短期偿债压力仍处于“高压区”。
长期偿债指标相对稳定。2024年全部债务/ EBITDA为18.45倍,较上年改善,EBITDA对利息覆盖能力较好,长期偿债压力暂不突出。
或有负债风险可控。截至2025年4月末,公司对外担保余额11.64亿元,占2025年3月末所有者权益比例为4.96%,其中个人房贷担保1.51亿元,其余为本地国企担保,整体风险较低。
资产流动性不足,超七成集中于存货及应收款
2024年末,邯郸城投资产总额465.33亿元(同比微降1.43%),资产结构以流动资产为主,但流动性隐患突出;核心资产“固化”,存货与应收类款项合计330.46亿元,占总资产比例71.02%,超七成资产难以快速变现,应收款长期占用资金。
需警惕的是,公司其他应收款中1.77亿元为对部分民营企业及邯郸市思达集团丰收苑案件协调工作领导小组等单位的拆借款,因对方经营不善无法偿还,已被全额计提坏账准备。截至2024年末,其他应收款累计计提坏账达2.40亿元。
截至2024年末,公司受限资产总额27.51亿元,占总资产5.91%,包括受限货币资金5.07亿元、受限存货19.20亿元和受限无形资产3.24亿元。尽管规模看似有限,但受限资产涵盖货币资金、存货及无形资产等核心资产——这些资产是保障公司运营和偿债的“生命线”,其受限直接加剧了整体资产的流动性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