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文章

智能喂食器直播别人家监控画面 被质疑泄露隐私的产品是销冠

近几年,随着养宠家庭数量的快速增加,智能宠物硬件成为宠物消费市场的一大亮点。喂食器、饮水机、猫砂盆等产品,从单一功能逐渐走向智能化,能够远程操控、视频监控、数据分析,满足年轻宠主“云养宠”的需求。在这个赛道里,小佩无疑是最耀眼的玩家之一。

不过根据近期报道,武汉消费者陈女士购买的小佩智能宠物喂食器(型号:双子星可视喂食器)出现严重隐私泄露问题,引发广泛关注。

用户家中画面被“串门”?

智能喂食器疑似泄露隐私

陈女士(化名)今年7月底发现,自己购买的小佩智能宠物喂食器(型号:双子星可视喂食器)经常断网,无法通过调试解决,只能返厂维修。客服告知她“WiFi主板损坏”,于是更换了新主板。

设备维修返回后,陈女士正常使用了一段时间,但大约20天后,设备却突然出现异常:喂食计划自动关闭后又自行开启,并投放了大量猫粮。不过,陈女士通常设定的是早上7:30放3份粮,显然设备没有按她设定的执行。

陈女士就这个问题咨询客服,对方需要陈女士提供设备的SN码,陈女士惊讶地发现,画面里出现的并不是自家客厅,而是另一户陌生家庭的场景。并且工作记录里面出现的多条过往画面也都不是自己家,说明设备维修后的20多天里,可能双方都能看到对方家里的情况。

陈女士第一时间关闭设备电源,但画面依旧显示另一户家庭的情况。她通过设备的语音功能喊话对方,对方也关闭了监控画面。

品牌回应模糊,

消费者选择退款

陈女士随即联系小佩客服,要求给出合理解释。客服人员先是推测“返厂维修时,手动输入的SN码输错了”,但随后又改口称“可能是遭遇黑客攻击,突破了防火墙”。

这两种解释陈女士都难以接受。她追问另一户家庭的设备是否也曾维修过,但售后以“涉及隐私”为由拒绝透露。于是问题悬而未决:这是仅限两位用户之间的“串号事故”,还是更大范围的隐私漏洞?

最终,小佩方面提出“换新设备+赠送一年干燥剂”的补偿方案,但陈女士没有接受,选择了退货退款。

热销榜第一,“隐私保护”

功能成讽刺?

在天猫“小佩宠物用品旗舰店”中,该款“双子星可视喂食器”售价542元。

产品页面宣传其具备碗内余量监测、视频追踪喂饭、双仓顺畅出粮等功能,还特别强调了140度广角夜视镜头与“自定义侦测时间段的隐私保护功能”。

另外,这款产品的销量不低,评价数过万,根据平台显示,这款产品是宠物智能喂食器热销榜第一名。

然而,与产品宣传的“隐私保护”形成鲜明反差的,却是消费者遭遇到的“隐私泄露”。

此次事件无疑让品牌声誉蒙上阴影。

正如陈女士无奈表示:“我虽然确实挺需要一个自动喂食器,但现在对这个品牌没有什么信任度,也没有精力在这件事情上去维权。我能做的就是把这个问题告诉其他的养宠家庭,让他们注意这个问题。”看似便捷的智能硬件,一旦出了纰漏,就可能让消费者的信任瞬间崩塌。

公开资料显示,小佩(PETKIT)成立于2013年,是国内最早切入智能宠物硬件的品牌之一。凭借“智能+设计”的理念,小佩推出了饮水机、喂食器、猫砂盆等多个爆款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长年霸榜,还进入了东南亚、欧美等海外市场。

警示!用户隐私关乎人身安全,

Ring曾支付560万美元赔偿

“隐私保护”本应是智能硬件的底线,而不是营销话术。陈女士的遭遇,让人看到智能宠物设备背后潜藏的巨大隐患——当摄像头进入家庭核心空间,消费者需要的不仅是便捷,更是安全。

事实上,在全球范围内已有多起因智能硬件隐私泄露而引发的严重事件。美国亚马逊旗下的 Ring 门铃摄像头,就曾因内部员工与承包商擅自访问用户家庭视频,被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指控侵犯隐私,并最终支付 560 万美元赔偿金,涉及十余万消费者。部分黑客还借此远程监控用户家中情况,甚至通过语音功能骚扰儿童,引发巨大恐慌。

类似的还有 Verkada 安防摄像头泄露案,黑客入侵后可实时查看医院、学校乃至企业的内部画面,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对此展开调查,最终要求 Verkada 支付 295 万美元的罚款。

此外,2024 年约 1.3 万名 Wyze 摄像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意外看到其他用户家中的画面,原因仅为第三方缓存组件错误。虽然比例有限,但用户信任已经动摇 。

隐私泄露不仅会带来心理伤害、隐私恐惧与信任崩塌,还可能引发法律责任、监管处罚,甚至巨额经济赔偿。

对于养宠家庭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提醒:在享受智能设备带来便利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安全与数据隔离。

技术越是深入生活,责任就越要沉重。如何在创新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如何用真正可靠的系统和服务去守住用户的隐私,是智能品牌拼尽全力要突破的高地。

在国际上,Apple HomeKit Secure Video 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其家庭摄像头视频默认采用端到端加密,画面数据仅存储在用户的 iCloud 账户中,即便是苹果公司自身也无法查看。这样的架构设计最大限度地保障了用户掌控权。

在国内,萤石作为安防领域背景的品牌,更是把“隐私保护”融入了产品设计——除了提供传输加密与云端加密,它还在部分摄像头上配备了物理遮蔽盖,用户可以随时关闭镜头,从硬件层面强化安全感。同时,萤石在开拓欧洲市场时严格遵循 GDPR 要求,支持用户导出/删除云端数据。

智能硬件的初衷是让生活更便利,但一旦触及隐私安全,就会从“贴心帮手”瞬间变成“隐患来源”。

对于品牌而言,只有把用户数据当作最高等级的资产来守护,才能赢得长期信任;对于消费者来说,也要保持警惕,关注产品的隐私机制与安全保障。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