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文章

新规执行在即 百融旗下榕树贷款36%年利率的广告投放不停歇

百融云创上半年营收53%靠导流,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41%。

近日,「互金圈」经常刷到百融旗下“榕树贷款”的广告。

广告合规存疑:利率模糊展示,规避信息披露义务

广告页面显示:申请额度18.55万元,借款年化利率(单利)7.2-36%。朋友圈的广告文案则更诱人,“我借到了98000,再也不欠人情债了”。当点开广告查看产品,页面上却并未标明榕树贷款的借款年化利率。此外,首页上也未明示运营方、资金方信息。

服务说明:榕树贷款仅为您提供贷款产品推荐服务,不会向您收取任何费用。所有贷款均由持牌金融机构向您提供,如出现借贷纠纷请您与放款机构协商解决。」从产品页面上的这段信息可以看出,“榕树贷款”主要做助贷,且撇清了自身与借款用户和下款服务方(持牌金融机构)之间可能出现的纠纷关系。

打开“榕树贷款”APP,页面上也未展示借款产品的具体年化利率。

那么,“榕树贷款”的这一做法是否合规呢?

(图源:中国政府网)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20〕第5号)第十六条规定:“银行、支付机构应当依据金融产品或者服务的特性,及时、真实、准确、全面地向金融消费者披露下列重要内容。”其中,就包括“贷款产品的年化利率”。

(图源:中国政府网)

早在2021年3月,央行曾发布公告,为维护贷款市场竞争秩序,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所有贷款产品均应明示贷款年化利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21〕第3号》原文“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签订贷款合同时载明,也可根据需要同时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应比年化利率更明显。”

「互金圈」发现,这其实已经不是“榕树贷款”第一次对借款利率“模糊”展示了。

今年5月,《中国经济网》就对“榕树贷款”利率上限模糊的情况进行了报道,报道原文“当前,榕树贷款的官网仍存在借款利率展示‘模糊’的情况。”“目前在社交平台上,榕树贷款仍然打着36%年化利率的贷款广告。”

(图源:《中国经济网》)

今年6月,北青金融(《行长助手》)在《利润暴跌21%,百融云创旗下产品仍打36%利率广告》一文中拆解了“百融云创”各项财务数据,发现该公司研发费用激增,但转化滞后。报道称“百融云创虽然自称‘ALL in AI’,但存在较强的营销依赖症,销售及营销开支高达11.19亿元,占营收38%,主要用于增加品牌和业务宣传以获取流量提高转化率。”

(图源:北青金融·《行长助手》)

此外,《中国经济网》的报道还指出“结合百融云创的产品线,旗下‘钱小乐’‘榕树贷款’等助贷产品的核心正是依靠流量:通过流量运营,这次助贷产品既为资金方导流,也为其他平台‘买量’获客。”

这似乎也解释了“百融云创”为何要大力投广告。

就在同一天,「互金圈」刷到了“宜享花”的广告,在广告页面和产品页面,“宜享花”均明确展示了借款产品的年化利率区间。此外,“宜享花”还明确展示了资金来源

这与“榕树贷款”的广告形成鲜明对比。

36%高息广告与《助贷新规》导向相悖

今年4月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发布的《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 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简称《助贷新规》),其中明确,禁止增信服务机构以“咨询费”“顾问费”等名义变相提高费率。以往通过“双融担”、“捆绑会员费”将综合利率推高至36%的操作,将被认定为违规,或面临严格处罚。

《助贷新规》将于10月1日起施行,然而就在《助贷新规》落地在即,“榕树贷款”却仍以明面最高36%年利率进行广告推广。

母公司上半年营收53%靠导流 净利润大涨41%

“榕树贷款”《隐私协议》显示,“榕树贷款”由广州数融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提供服务。关联公司包括百融云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迦数科技有限公司、百融至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广州数融互联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下称“数融小贷”)为百融云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百融云创”,06608.HK)全资子公司。

(图源:百融云创官网)

企查查显示:“数融小贷”成立于2017年,注册资本为2亿元(暂不满足经营网络小贷业务的最低注册资本门槛),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张园,实际控制人为张韶峰。

官网显示:百融云创(股票代码:6608.HK)成立于2014年3月,2021年3月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百融云创是一家人工智能(AI)技术服务公司,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主要应用于银行、消金、保险、电商、汽车、物流、票务、能源和建筑等多个行业。

百融云创2024年年报显示,百融云创2024年实现营收29.29亿元,同比增长9%,年内净利润骤降至2.66亿元,同比下滑21.82%,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百融云创2025年中期业绩公告(下称“中报”)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底,报告期内实现收入达16.12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22%;净利润为2.01亿元,同比增长41%。

(图源:百融云创2025年中报)

百融云创的营收主要包括两部分:模型即服务(「MaaS」)和业务即服务(「BaaS」),对应的收入分别为5.02亿元和11.1亿元。业务即服务(「BaaS」)包含BaaS-金融行业云和BaaS-保险行业云。

其中,BaaS-金融行业云收入达到8.57亿元,同比增长45%,占总收入53.16%。有媒体分析认为,百融云旗下的助贷业务就归为这类收入。

中报披露,BaaS金融行业云基于MaaS优势,对用户进行精准画像与分层,并匹配对应策略,获取增量用户,运营存量用户,助力银行、消费金融、互联网金融、证券、财富管理机构盘活资产。BaaS金融行业云根据所促成的信贷交易规模或财富管理规模,收取技术服务费。

(图源:百融云创2025年中报)

由此可见,助贷业务对百融云创的整体营收贡献不小

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

  • 销售成本:4.29亿元,与去年同期的3.54亿元相比,增加21%,报告解释为与业务规模的增长相符。
  • 研发开支3.02亿元同比增加33%(去年同期为2.26亿元,主要原因是公司层面加大了对AI的投入。
  • 销售及营销开支6.06亿元同比增加20%(去年同期为5.07亿元)。“增长主要源于信息技术服务、宣传、广告及其他相关开支增加人民币1.1607亿元,这主要归因于我们持续高效获取增量用户以提高转化效率,同时加大品牌及业务宣传力度以提升品牌知名度。”

……

不难看出,百融云创对广告投放的力度在加大

“中报”还披露“我们的首席执行官张韶峰先生,是技术出身的清华大学校友,在其带领下,我们优先将技术作为关键竞争优势。”

除“榕树贷款”外,百融云创旗下还有另一助贷产品“钱小乐”,两者均为消费贷。

在黑猫投诉(新浪旗下)上,关于“榕树贷款”和“钱小乐”的投诉达数千条,投诉内容主要为:涉嫌收取担保费、服务费,实际借款年化达/超36%,暴力催收等。

综合大量用户投诉显示:快手、转转发条借钱、美图秀秀等为“钱小乐”引流。

百融(含“榕树贷款”和“钱小乐”)则为“58好借”“携程”“省呗”“小辉付”“恒小花”“盈小花”“利分期”“全民钱包”“吉客有钱”“东成贷”“小薪意”“招集令”“够享借”“易借速贷”“节俭花”“百顺宝”“美易借钱”“快易花”“众利e贷”“万达贷”“融聚花”“安鑫快贷”“白猫贷””“豆豆优选”“融聚花”“东成贷”等平台/产品导流,其中不乏一些问题平台/产品。

投诉编号 17386251817显示「在快手借款,跳转钱小乐,在跳转携程,本人怀疑多次贩卖本人信息。」

投诉编号 17386869404显示「我于2025年7月8日在榕树贷款里携程金融平台申请此借款5000元,查不到信息与合同贷款信息协议!平台显示可以提前还款放款后就可以还款,但是操作不了,客服联系不到的!」

《消金财经》分析认为,贷款导流业务长期处于监管灰色地带,因其不直接放贷,仅提供导流服务,从而规避了对金融机构的严格监管。该业务分为线上API导流和线下表单业务两类,虽看似便捷,实则乱象丛生。

  • 线上API导流:表面规范,实则信息滥用严重。用户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一键授权”,签署几十份贷款合同、征信授权书,涉及助贷公司、银行、担保及支付机构等多主体。
  • 线下表单业务:更为混乱,用户信息可能被中介层层倒卖。这种模式是许多平台的重要利润来源,平台与中介通过“CPS+分润”模式绑定,按放款金额收取2-3%(信贷)或1-2%(抵押贷)的点位费,还从中介实收金额中抽取20%-30%的分润。

(图源:《消金财经》)

行业的核心问题是个人信息保护形同虚设。平台通过嵌套授权条款,让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交出信息,这些信息甚至可以被反编译转手。往往用户申请贷款后,几分钟内就会接到轰炸式营销电话。

简而言之,贷款导流业务的便捷背后,隐藏着个人信息在灰色产业链中被明码标价、反复交易的陷阱。

百融云创一边在中报中强调“技术驱动”与“AI 投入”,一边却持续加大营销开支、依赖流量获客,旗下助贷产品则持续以高息广告获客、规避利率披露义务—— 这种“重营销、轻合规”的倾向,与《助贷新规》“规范定价、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核心导向明显相悖

对于助贷行业而言,“榕树贷款”的案例也折射出“流量依赖型”模式的转型紧迫性。随着“助贷新规”施行“倒计时”的日益临近,留给百融云创及其旗下助贷产品的时间不多了。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