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文章

植物医生IPO:业绩停滞、内控漏洞频发、研发缩水成上市隐忧

  明星代言撑场面,“国货护肤品牌”植物医生,正冲刺“A股美妆单品牌店第一股”。6月27日,深交所官网显示,北京植物医生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植物医生”)主板IPO申请已获受理物医生高调闯关IPO,近日,王俊凯代言的国货美妆品牌植物医生,以“4500家门店、1400万会员”的数据亮相,正式冲刺A股IPO,试图成为首个在资本市场亮相的单品牌美妆企业。图片

  这家看似亮眼的企业背后,却暗藏内控漏洞、业绩停滞、研发缩水等多重上市隐忧。

  三年16罚,合规漏洞如同筛子

  报告期内,植物医生及子公司累计收到16张行政处罚单,问题集中在虚假宣传、供应链监管不力等方面。

  北京分公司促销价虚假,被罚2.5万;

  江西子公司虚假宣传精油,被罚1万;

  湖北赤壁加盟店卖含禁用成分化妆品,被罚8.5万;

  四川加盟店虚假宣传“国礼”,被罚0.5万。

  截至2025年5月底,公司仍有32家子公司、分公司未取得卫生许可证。尽管实控人解勇承诺承担损失,但这暴露出的,是企业治理的根本性缺陷。

  业绩停滞,经销商体系自己掐自己脖子

  从财报来看,2022年至2024年,植物医生营收分别为21.17亿元、21.51亿元、21.56亿元,三年几乎没怎么涨。相比之下,林清轩三年翻倍,贝泰妮和欧舒丹则继续亿元级增长。

  核心原因在于渠道模式:

  经销商贡献60%收入,但数量从3999家降至3830家;

  经销商年均营收仅35.65万,而直营店能做到158.5万。

  换句话说,直营强,经销弱。继续依赖经销,增长没戏;转头扶直营,反而掐死经销商体系。这就是典型的渠道困局。

  研发缩水,营销费却10倍碾压研发

  植物医生在招股书里“高喊研发”,称三年累计投入超2亿元。

  但现实是:

  研发人员两年减少36人,占比缩水20%以上;

  销售人员2601人,是研发的20倍;

  核心技术高度依赖委外,石斛兰系列、美白功效等研究,更多靠“外包”而非自主创新。

  与此同时,2024年销售费用高达7.43亿元,是研发投入的10多倍。嘴上重研发,手上全是广告预算。图 / 招股书

  IPO前大额分红,实控人解勇成最大赢家

  更刺眼的是,植物医生在IPO前进行了上亿元分红,控股79.14%的董事长解勇成最大受益者。

  在营收停滞、研发缩水的情况下,实控人先把口袋填满,这样的操作让市场质疑:植物医生的上市,是为了公司发展,还是为了股东套现?

  本次上市,植物医生拟上市募集资金9.98亿元,其中2.64亿元用于总部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植物医生ipo这盘菜,看上去“高山植物、国风养颜”,实则“合规漏洞、业绩停滞”。

  内控问题堆积如山,渠道体系摇摇欲坠,研发投入名不副实,唯一真亮点是营销砸得比谁都狠。

  投资者要想清楚:买的是“护肤的未来”,还是“大股东的分红”?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