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文章

飞骧科技拟转港上市:短期债务承压 实控人转股套现1.5亿元

刚刚实现扭亏又遇业绩下滑。

8月29日,深圳飞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飞骧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港交所上市。2022年10月,飞骧科技曾向科创板递交IPO申请,拟募资15亿元,但最终撤回申请材料在2024年10月,由此终止了上市进程。

飞骧科技是一家专注于设计、研发和销售射频前端芯片的无晶圆厂半导体龙头公司,下游应用领域包括移动智能设备、Wi-Fi产品、智能家居及其他物联网、车载通信及卫星通信等。

2024年,飞骧科技实现扭亏,但2025年前五个月又出现了业绩下滑的迹象。与此同时,公司的债务承压,叠加现金流持续流出,业绩可持续性受到关注。此前,飞骧科技实控人龙华为拿到实控权,举债增资,后又因资金需求低价卖股套现。截至2025年6月底,龙华抛售股份套现资金已超过1.5亿元。

实控人转让股份套现

招股书显示,飞骧科技的实际控制人是龙华,其还担任该公司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拥有股东大会上58.56%的表决权。然而,飞骧科技原实控人、控股股东并非龙华,而是星星科技(300256.SZ)原副董事长、总经理潘清寿。由于看好手机射频芯片业务的长期发展,潘清寿与龙华共同接手了国民技术(300077.SZ)对外转让的“无线射频产品事业部”资产和业务,并创立飞骧科技。

创立之初,飞骧科技的经营规模较小且发展速度较慢。2019年,飞骧科技已面临严重的经营困境,资金链紧张。在飞骧科技前期的多轮融资中,潘清寿及其控制的深圳芯光润泽投资有限公司与外部投资者签订了业绩对赌条款,持续的亏损带来了较大的业绩对赌压力。在持续投入资金超过四年且短期看不到公司盈利前景的情况下,潘清寿选择转让控制权。

2019年8月,潘清寿将飞骧科技的控制权转让给龙华,交易对价为7763.78万元,较飞骧科技前一次增资的价格打了七折。龙华为得到飞骧科技实控权,向陈某玲、公司股东宁波华地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宁波华地”)、股东关联公司深圳罗霄夏兰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深圳罗霄”)合计借款7600万元。

除此之外,2020年12月,飞骧科技的员工持股平台——上海上骧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下称“上海上骧”)增资入股飞骧科技,但由于上海上骧资金不足,于是向珠海格昀实业有限公司(下称“珠海格昀”)借款8633.875万元。而龙华持有上海上骧50.93%的份额,因此龙华需承担4396.9万元的债务。

龙华上述所背负的债务到期日均为2028年12月31日。不过,若债务到期存在偿还困难,相关借款期限可延期两年,但到期后,龙华需分别向深圳罗霄、宁波华地、珠海格昀按年利6%、7%的利息和8%的后端利息。

在前次科创板的两次审核问询中,上市委均提到了龙华的负债情况会否影响公司控制权的问题。彼时,飞骧科技回复称,龙华直接或间接负债本金合计为6896.9万元,即便全部通过减持飞骧科技股票的方式偿还借款,仍掌握公司控制权,因此大额债务不会影响控制权的稳定性。

此外,在前次IPO时,龙华便已通过对外转让股份偿还了部分借款。2022年7月至9月,龙华分别向澳威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嘉兴同芯宁骧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扬州同芯华骧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北京理想智胜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淄博毅源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五家机构转让股份,合计转让金额达9188万元。上交所的一轮问询函显示,龙华所得的该部分转让款已用于归还部分借款。

而在本次报告期内,龙华再次出于个人资金需求,通过转让股份套现。2025年4-7月,嘉兴经济开发区华宸创新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嘉兴华宸”)、建湖县悦湖新兴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建湖悦湖”)分别受让了龙华持有的305万股、70.2万股飞骧科技股份,转让金额合计达到5987万元。

截至2025年6月底,龙华通过抛售股份所得资金达到1.5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龙华两次出售股份的价格均低于飞骧科技前次增资的价格(20.45元/股)。如龙华2022年向五家机构转让股权均价为17.14元;2025年向嘉兴华宸、建湖悦湖转让股权均价分别为16.35元和14.25元。

业绩扭亏后出现下滑

港股招股书显示,飞骧科技已于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2022-2024年,飞骧科技的营收分别为10.21亿元、17.17亿元和24.5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61亿元、-1.93亿元和7629.5万元。

目前来看,飞骧科技的业绩增长未能在2025年上半年延续。2025年前五个月,飞骧科技营收达到7.5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8.19亿元减少7.6%;净利润为1331.7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1475.6万元减少9.8%。飞骧科技在招股书中解释称,2025年前五个月收入减少主要是由于在此期间手机制造商推出新机型的速度相对慢于2024年同期,导致该公司PA及PA集成收发模组产生的收入减少。

前五个月业绩下滑不免让外界对飞骧科技的业绩可持续性感到担忧。此前,因连续亏损,飞骧科技就曾被交易所质疑持续经营的能力。招股书显示,飞骧科技2019-2021年的营收分别为1.16亿元、3.65亿元、9.1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亿元、-1.75亿元、-3.41亿元。2019-2023年,飞骧科技累计亏损近1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飞骧科技获得了多笔政府补贴。2019-2024年、2025前五个月,飞骧科技所获得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达到567.81万元、254.88万元、112.68万元、582.2万元、2152.3万元、1546.4万元、364.9万元。

2022-2024年、2025年前五月,飞骧科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43亿元、-2.58亿元、-1.78亿元、-1.89亿元,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处于持续流出状态,应收账款亦在逐年增大,应收账款不仅存在坏账风险,还会影响公司的流动性。2022-2024年、2025年前五月,飞骧科技贸易应收款和应收票据分别为3.73亿元、5.86亿元、10亿元、8.24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达到36.53%、34.13%、40.68%、109%。2025年前五个月,飞骧科技的贸易应收款已超过其营业收入。

2024年,飞骧科技的资产减值同比增加1.7%至5959.4万元,主要原因是贸易应收款增加,导致贸易应收款项的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减值亏损增加。

不过,该公司的资产减值主要由存货拨备导致。2022-2024年,飞骧科技的存货拨备达到1.26亿元、0.57亿元、0.44亿元,分别占当期资产减值损失比重达到96.14%、96.9%、74.59%。2025年前五个月的资产减值同比增加40.6%至2801.1万元,主要是存货拨备增加所致,当期存货拨备已占到资产减值的100%。飞骧科技称,2025年,公司有意识地增加毛利率较低的产品比例提高自身竞争力,这可能造成可变现的价值低于产品成本,所以会相应计提存货拨备,造成资产减值的增加。

2022-2024年、2025年前五月,飞骧科技的资本负债率在持续走高,分别达到75.6%、110.6%、122%、100.9%。截至2025年5月底,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24亿元,而即期的银行及其他借款就达到9.36亿元,在手现金尚不能覆盖即期债务,还存在5.12亿元的缺口。

研发费用率持续减少

研发投入是企业持续创新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研发费用率影响着公司的长期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飞骧科技的研发费用率持续下滑,使其创新能力备受关注。

2019-2024年、2025前五个月,飞骧科技的研发开支分别为3757.92万元、7034.27万元、1.22亿元、1.63亿元、1.94亿元、1.84亿元、3858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2.42%、19.29%、13.36%、15.94%、11.31%、7.45%、5.1%,研发费用虽逐年增加,但费用率却持续下滑。

其中,研发费用中最大的支出为员工成本。2022-2024年、2025年,飞骧科技的员工成本分别为8656.4万元、8640.2万元、1.1亿元、5813.8万元,分别占研发费用53.17%、44.48%、59.86%、150.69%;即使剔除资本化研发开支影响,其员工成本在研发费用中的比重分别为53.17%、44.48%、40.58%、43.11%。

在前次冲击科创板IPO时,上交所在一轮问询时,就飞骧科技与慧智微(688512.SH)的专利侵权诉讼、国家知识产权局对其申请的“射频功率放大器及其封装方法”发明专利宣告无效的相关事项进行问询,要求飞骧科技说明会否影响其未来持续经营和是否影响公司科创属性。

对此,飞骧科技称专利被宣告无效仅意味着发行人失去相关技术的排他性保护,并不影响发行人在生产经营中继续使用相关专利技术,也不会导致发行人丧失使用相关技术并获取收益的权利。且该专利并非其彼时主要核心技术,未实际使用该专利技术,亦未通过该专利技术获得任何营业收入,即便败诉也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及未来生产经营产生实质影响。飞骧科技应用于主营业务的发明专利中,未包括被宣告无效的专利,不影响公司科创属性的判断。

上交所的第二轮问询提到,飞骧科技的产品主要应用于中低端手机,主要终端客户为传音、联想(摩托罗拉)等手机厂商。同时,2G-3G终端的产品和4G Phase I 系列的市场需求减少,如唯捷创芯(688153.SH)等同行业公司已基本退出低集成度PA市场,飞骧科技仍有10%-29%的收入来自上述相关产品。上交所要求其结合上述情况和5G产品市场开拓能力说明其竞争优劣势和市场地位,是否具备科创属性。

飞骧科技回复称,其产品已应用于多个高端、旗舰机型,4G产品毛利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相比均较低,系受国产替代窗口期给行业带来了阶段性竞争而给予客户策略性定价所致。同时,其产品结构逐渐优化,5G模组系报告期内主要收入增长点之一,5G模组收入还处于逐步提升的阶段,5G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市场开拓能力较强,在客户端拓展成效显著等。

最新一期港股招股书显示,2024年,全球PA及PA集成模组五大头部参与者的总收入约达到人民币796亿元,飞骧科技在其中收入排名第五,在中国参与者中排名第一。2022-2024年、2025年前五月,飞骧科技的产品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3.3%、14.1%、19%、20%,2024年以来,其毛利率已有较大的提升。Chioce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飞骧科技的同业可比公司卓胜微(300782.SZ)、唯捷创芯、艾为电子(688798.SH)、慧智微的毛利率分别为28.75%、24.54%、36.12%、8.54%。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