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文章

长鹰硬科IPO:与竞争对手暧昧不清 现金流承压仍扩产

硬质合金产量国内排名第五的长鹰硬科,正带着一份“增收不增利”的业绩报告闯关北交所,其背后隐藏着与竞争对手的暧昧关系、激增的应收账款和远赴江西的扩产计划。

瞭望塔财经获悉,2025年6月30日,昆山长鹰硬质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鹰硬科”)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于北交所官网披露,上市申报材料获正式受理。

这家曾冲刺沪市主板未果的硬质合金生产商,此次计划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2571.43万股(未考虑超额配售选择权),拟募集资金3.59亿元,保荐机构为东吴证券。

一、三闯IPO,这次有什么不同?

长鹰硬科并非资本市场的“新面孔”。2022年,公司曾预披露招股书冲击沪市主板,但于2024年4月主动撤回了上市申请

公司将此归因于上证所新颁布的上市规则提升了市值及财务指标要求,而公司“财务指标未能达到上述标准”。事实上,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长鹰硬科虽然营业收入从8.22亿元增长至9.72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却从8409万元下滑至6349万元。

此次转战北交所,长鹰硬科面临的质疑并未减少。北交所审核问询函直指公司持续盈利能力、境外销售真实性、存货管理、供应商集中及募投项目必要性等敏感问题。

二、上下游挤压下的盈利困境

长鹰硬科主要从事硬质合金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装备制造、消费电子、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被誉为“工业的牙齿”。

然而,这颗“牙齿”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咬合力。在上游,主要原材料碳化钨粉价格持续上涨,2025年市场主要钨制品价格累计涨幅达四成。

在下游,需求疲软导致公司难以完全转嫁成本。2024年我国切削工具行业实现营收1077亿元,同比下降1.8%,行业利润率较2023年下降2.7个百分点。

这种上下游的双重挤压直接反映在公司的盈利能力上:

三、与竞争对手的暧昧关系

长鹰硬科供应商集中度较高,且存在向竞争对手采购主要原材料的情形。报告期内,公司向前五大材料供应商采购金额占采购金额的比例从66.05%升至74.12%

厦门钨业和章源钨业连续三年分别位居公司第一大和第二大供应商,2024年这两家企业采购金额占比合计达到43.3%。这些供应商同时生产硬质合金产品,是长鹰硬科的竞争对手。

北交所要求说明主要供应商与竞争对手重叠的历史原因及发展趋势,公司是否对前述供应商存在依赖。这种依赖不仅可能影响原材料供应稳定性,更可能使公司陷入竞争困境。

四、纸上富贵的尴尬

长鹰硬科的应收账款余额持续攀升,从2022年的1.7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86亿元,占当期营收比例从21.04%升至29.38%。

更为堪忧的是回款质量。截至2022年末、2023年末和2024年末,公司信用期外应收账款占比分别为31.2%、28.02%和39.72%。

2024年末这一比例同比大幅增长了11.7个百分点。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2.86亿元的应收账款余额中,期后回款金额仅1.76亿元,仍有1.1亿元应收账款逾期未收回

公司解释称:“部分客户付款进度有所放缓”且“重点开发三一集团、华锐精密等知名客户,并给予其一定的信用期和信用额度”。这种通过放宽信用政策刺激销售的做法,进一步加剧了现金流压力。

五、重营销轻研发的战略偏差

2022年至2024年,长鹰硬科研发费用分别为3351.07万元、3610.75万元和4078.64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07%、4.10%和4.20%。这一比例持续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相比之下,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2185.83万元、2808.61万元和3483.0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66%、3.19%和3.58%,销售费用率持续增长,且远超过可比公司水平。

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战略偏差令人担忧。在硬质合金这样的技术密集型行业,持续创新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研发投入不足可能影响公司长期竞争力与技术壁垒。

六、募投项目疑点重重

长鹰硬科本次IPO拟募资3.59亿元,其中2.8亿元用于江西子公司“年产1800吨高端硬质合金制品项目”,7926.66万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交易所注意到,江西项目早在2022年即完成环评却迟迟未动工。要求公司结合现有产能利用率、市场竞争格局,量化说明新增产能消化措施。

此外,2024年末发行人在建工程较2023年末增长3705.63万元,主要系常熟长康硬质新材产业园建设项目二期厂房建设增加所致。北交所要求说明该项目的具体情况,主要供应商、施工方情况,是否与公司存在关联关系或其他利益安排。

在建工程款项支付进度情况及相关资金流向,是否存在通过在建工程转移资金的情况也受到监管关注。

七、隐秘的关联:员工持股背后的借款谜团

根据申请文件,黄启君、阳铁飞等创始股东与昆高新等外部投资人签订含有特殊投资条款的协议。部分员工持股平台合伙人的出资来源包含向创始股东的借款。

北交所要求结合特殊投资条款协议的内容、相关解除及终止过程、回购资金来源等,说明相关对赌事项是否均真实解除或终止、履行完毕。

同时,监管要求说明相关员工持股平台合伙人向创始股东的借款背景、还款情况等,是否存在股权代持情形。这些问题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更为复杂的股权安排和利益输送渠道。

江西长裕位于江西抚州,邻近碳化钨等原材料产地,公司称其具有“原材料采购及物流优势”。

然而,这个2022年就完成环评的项目,却迟迟未见动工,直到如今公司寻求上市融资才重新提起。

监管层已经关注到这一现象,要求公司“结合现有产能利用率、市场竞争格局,量化说明新增产能消化措施”。瞭望塔财经的疑虑是:如果市场真的如此广阔,为何不早日自筹资金建设,而要等待三年后的IPO?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