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文章

天创信用乱扣费引发数千投诉:风险报告精准“狩猎”网贷用户

消费日报讯(记者 卢岳)“我被莫名扣费49.9元。”最近,有多位金融消费者反映自己遭遇天创信用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天创信用”)乱扣费的情况。

有消费者在消费保上称:本人的银行卡莫名其妙在9月15号扣除35.9元,交易对手名字叫天创信用服务,通过易宝支付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从我银行卡扣除费用,且没有任何短信通知。记者梳理发现,黑猫上也有多条类似关于天创信用扣费的投诉。

天创信用是谁?为何会被频频投诉扣费问题?《消费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未经允许私扣费用被投诉

记者注意到,在消费保上,类似天创信用无故扣费的投诉多达几百条。

一位网友投诉称,自己在工商银行手机银行上发现上月有49.9元的扣费,当时没有当回事,今天又有了49.9元的扣费,经查询银行扣费记录,发现从4月27日就有了,每个月都有。消费者要求退还所扣费用199.6元。

不少网友发现自己被连续扣费数月,其中最高的扣费纪录高达948元,按该网友说法,都是无缘无故扣的银行卡,都是在不知情下被扣的费用。

另一大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也充斥着大量对天创信用无故扣费的投诉。截止9月15日,天创信用的投诉量达到900多条。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多位消费者投诉直指天创信用无故扣费,“被偷走的几十块钱,多则49.9元、少则29.9元,”而且是连续扣费,关键是消费者不知天创信用为何扣费、还不知去哪关闭扣费通道。

不过,有些网友发现了蹊跷,被天创信用扣费多半是因为有网贷经历。

如有黑猫网友称,自己凌晨一两点左右登录了某网贷平台,想借款没通过,早上被天创信用扣款29.9元。还有一位网友有同样的经历,他表示,自己于8月4日在某网贷平台激活额度时自动跳转到了天创信用界面,显示100%激活额度,付款后未激活额度,也未返还6000津贴,却被扣了29.9元。

还有的网友反映,6月份点击了某网贷平台时自动跳转到天创信用,自动扣费,且连续3个月扣钱,投诉天创信用平白无故扣钱。

在消费保平台,也有多网友投诉称自己是因为网贷被天创信用扣的款,一网友介绍,8月12日天创信用通过某网贷平台私自扣走39.9元,过了两天没有任何通知,事后打天创信用客服,才知道是和网贷平台有关。

还有一位网友在消费保平台介绍自己扣款的经历:我在某贷款平台上想检测一下个人信用,然后他弹出来这个天创信用的东西,然后就是付59元,当时我支付了,以为只是一次性的,时间应该是2024年7月7号,结果从此以后每个月它又自动续费了59元,我觉得这个是特别不合理的,而且我是完全没有要求自动续费的,并且当时点了弹窗也没有说明要自动续费。


另有网友也详述了自己扣款的经历:4月8日晚一个贷款App突然给我发了一个弹窗说什么领取信用报告,然后就让我填写验证码,填写完成后扣了29.9元的费用,但我在贷款App里边根本找不到订单。结果到了5月3日下午又对我进行了扣费,还是29.9元。 整个过程中自始至终没有任何提醒说需要付费,并且也没说过要连续扣费。

个人征信业务资质存疑

让广大网友投诉的天创信用到底是个什么公司?

资料显示:天创信用是国内知名的金融科技公司,成立于2015年,以大数据征信和智能风控为核心,致力于帮助金融端与场景端更智能、更高效、更安全地连接。

官网称,天创信用拥有央行颁发的企业征信资质以及发改委颁发的电力、农业行业征信资质,能够为客户提供360度全景征信与风控解决方案。成立至今,天创已经为数十家银行、数百家非银持牌金融机构提供了反欺诈、信用评分、用户画像、企业信用报告等产品和服务。

记者尝试下载了几款贷款类APP,其中就有天创信用的服务,主要是提供风险监测服务。以其中某贷款APP为例,首页有一个专栏为“领报告”,点击显示为“风险洞察”,提示“经检测您的抗风险能力可能较低”。

APP上提示有以下风险待查询:电信欺诈风险、行为风险、不良行为风险、个人信息冒用、司法涉诉、行政处罚、失信被执行人、消费风险等。

在APP底下的按钮则是“立即解锁风险”,“筛查风险、提升通过率。”按键上面有一个小数字:49.9元。除了解锁这些风险,还提供个人风险报告1份、50+项个人风险、24小时AI智能风险监控等赠送。

只要49元买这么多的服务,看起来确实有些实惠。尤其是当购买49元的风险洞察报告与贷款通过率“挂钩”时,不少用户会果断选择购买该服务。

记者打开“风险洞察服务协议”显示:协议由您与天创信用服务有限公司共同缔结。其中包括的条款有:“您同意风险洞察可以对您进行身份核查或验证。你注册风险洞察后即是授权风险洞察可以收集并向您本人提供我们代表您收集到的有关您个人的相关信息。”“可以向合法存有您的信息的机构和个人收集您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直接给您个人查看和使用,收集信息的范围包括身份数据、交易数据、联系数据、政务数据、设备数据。”

从服务内容来看,天创信用所作的风险洞察主要针对个人信息进行搜集并评估,以帮助用户了解自己的信用风险状况。

今年10月即将施行的助贷新规明确,商业银行应当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平台运营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借款人收取息费,增信服务机构不得以咨询费、顾问费等形式变相提高增信服务费率。行业人士表示,柑橘助贷新规,助贷平台以“VIP提额”“优先放款”为名向借款人收取的会员费、服务费等,均属违规。而像天创信用所收取的风险服务费是否应在列入综合费用之中?尚无明确说法。

此外,有观点认为,对于借款人来说,风险洞察报告出具的个人大数据服务与个人的征信数据有部分关联之处,这方面业务还存在合规的问题。

根据《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信用信息是指依法采集,为金融等活动提供服务,用于识别判断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的基本信息、借贷信息、其他相关信息,以及基于前述信息形成的分析评价信息。征信业务是指对企业和个人信用进行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的活动。

记者就此向该贷款平台询问其提供但“风险洞察报告”与“个人征信报告”的区别。平台客户回复称:个人征信报告主要由央行征信中心出具,风险洞察报告数据来源更广泛,可能包括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第三方数据服务等。除了信用历史、还可能涵盖欺诈风险、黑名单、失信记录等,“风险洞察报告在数据广度和风险分析方面通常比个人征信报告更全面。”

按《征信业务管理办法》规定,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应当依法取得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机构许可。目前,市场化的个人征信机构仅三家。天创信用拥虽宣称有一张企业征信牌照,但并无个人征信牌照。在此背景下开展比个人征信报告更广泛的信用数据服务,有些“打擦边球”。

另一方面,天创信用的核心业务是也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其官方宣称的核心业务如反欺诈、信用评分等,上述贷款类的APP也明确提到:“筛查风险、提升通过率。”天创信用搜集的用户信息是否会成为平台放款的依据?

就大量投诉中的暗中扣费、连续扣费未作提示等问题、以及助贷平台是否存在诱导性的宣传,对个人进行风险评估是否违规等问题,《消费日报》记者向天创信用发去采访提纲,截止发稿时,公司未对此作出回应。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