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PO前夕“清仓式分红”:套现2.2亿反手募资6.4亿的资本游戏
据招股书及财务审计报告披露,2021年11月,新广益突击分红2.2亿元,接近公司2021-2023年净利润总和的65.45%。此次分红中:
1、实控人夏超华家族直接套现:夏超华个人获500万元,其胞弟夏华超获50万元,家族控股平台聚心万泰独揽2.145亿元(税前);
2、资金循环疑云:2022年末,聚心万泰将其中5750万元“返还”增资至新广益,被质疑为“左手倒右手”的财务粉饰。
矛盾点:公司以“补充流动资金”为由募资6.38亿元,却提前掏空利润,募资规模较最初申报稿缩水20.25%(原计划8亿元)。监管问询直指该操作是否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二、供应链“命门”暴露:核心原材料卡脖子,日本依赖症无解
招股书承认,公司核心产品(抗溢胶膜、强耐受膜)的原材料TPX粒子高度依赖日本三井化学,报告期采购占比22.11%、15.98%、22.64% 。风险链环环相扣:
1. 价格波动剧烈:TPX粒子单价从2021年75.54元/kg飙升至2022年86.67元/kg,2024年又骤降至72.39元/kg,受国际油价及地缘政治冲击显著;
2. 断供危机无备选:若三井化学断供,公司虽声称可用PBT粒子替代,但切换周期长且替代品性能不足。国产TPX粒子尚未量产,短期无法摆脱进口依赖 ;
3. 成本转嫁能力薄弱:敏感性分析显示,原材料涨价10%将导致主力产品毛利率下滑4.3-4.4个百分点(2023年整体毛利率32.28%)。
三、业绩增长乏力vs募投画饼:6.38亿项目埋雷两大隐忧
尽管公司宣称募投“功能性材料项目”达产后年产值3.95亿元,但风险远超预期:
1、产能消化存疑:行业预测增长率仅7.83%,公司产能扩张复合增速4.76%已显保守,但消费电子(占营收超60%)需求疲软,2023年智能手机/AIPC出货不及预期;
2、新增成本吞噬利润: 募投项目建成后将产生大额新增固定资产,预计每年新增折旧摊销费用约4,593.29万元,若产能利用率不足,将直接拖累净利润(2024年净利润1.16亿元)。
四、技术护城河崩塌:低毛利业务撑门面,竞争红海毛利率承压
公司力推的新能源材料、改性材料业务被指“虚胖”:
1、毛利率远低于主业:报告期内新能源材料毛利率仅11.27%、4.76%、13.96%,改性材料为13.88%、14.67%、23.65%,均显著低于传统业务(抗溢胶膜毛利率超30%);
2、巨头围剿难突围:在新能源膜领域,福斯特、赛伍技术等上市公司已垄断市场,新广益2023年相关收入占比较低,却需直面价格战 。
五、监管拷问持续:第三轮问询函剑指五大“致命风险”
深交所第三轮问询函中,新广益被要求披露:
1. 原材料依赖是否构成重大缺陷;
2. 清仓分红后募资的合理性;
3. 业绩波动应对措施(2021-2023年营收滞涨);
4. 与成立1个月即合作供应商的交易真实性(涉关联交易疑云);
5. 技术迭代风险(功能性材料技术更新周期短于18个月)。
9月19日上会在即,新广益却深陷“掏空式分红—募资补血”的争议漩涡,叠加原材料命门被卡、竞争壁垒薄弱等硬伤。若成功上市,6.38亿元募资能否兑现业绩承诺?
位置 > 资讯 > 文章
新广益IPO:清仓式分红掏空利润 五大“致命风险”悬顶创业板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