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文章

优迅股份闯关科创板但毛利率持续下滑 还有长期股权乱象历史

  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迅股份”)主要从事光通信前端收发电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光模组(包括光收发组件、光模块和光终端)中,应用场景涵盖接入网、4G/5G/5G-A无线网络、数据中心、城域网和骨干网等领域,作为光模组的关键元器件,光通信电芯片承担着对光通信电信号进行放大、驱动、重定时以及处理复杂数字信号的重要任务,其性能直接影响整个光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优迅股份此次也是作为国内光通信领域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闯关科创板。

  优迅股份的科创板IPO申请于2025年6月26日获得受理,2025年7月15日进入问询阶段,并在2025年9月19日获得光速首发上会资格,此次,优迅股份拟募集资金约8.09亿元,计划用于下一代接入网及高速数据中心电芯片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车载电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800G及以上光通信电芯片与硅光组件研发项目。

  核心产品价格下跌,毛利率跌跌不休

  “毛利率作为企业经营中反映其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不仅能体现企业的研发能力、管理能力、营销能力、工艺技术水平、市场地位、核心竞争力等,还能侧面反映行业的整体情况。在IPO相关进程中,监管机构对于拟上市企业的毛利率情况尤为关注,毛利率有关问题也因此成为高频问询问题。”

  因此,毛利率的异常变动常常会引起监管的重点关注,显然,报告期内优迅股份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呈显著下降趋势的情况监管是不会视而不见的,而在优迅股份毛利率持续大降的背后,对其持续经营能力的影响也有待考量。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优迅股份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55.26%、49.14%、46.75%和43.48%,较报告期初下滑近12%,虽然其毛利率较同行仍存在一定优势,但同行业可比公司在2024年之后主营业务毛利率便不断增长,这与优迅股份的变化趋势却截然相反,实际上,优迅股份的毛利率优势较同行正在极速缩小。

  伴随优迅股份不断下滑的毛利率水平的,还有其产品单价。优迅股份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跨阻放大器芯片等芯片产品的销售,其中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超过80%,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优迅股份在销售上也不得以采取了降低的销售策略,报告期内,公司核心产品光通信收发合一芯片销售单价分别为2.66元/颗、2.55元/颗、2.49元/颗、2.29元/颗,报告期内下跌超13%,另外,其他产品也基本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毛利率的持续下滑或暴露了优迅股份的核心竞争力的缺失,而研发投入的缩水或是印证。2022-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7167.53万元、6605.24万元、7842.86万元,研发费用率从21.14%降至19.10%,而在同期,头部芯片设计公司的研发费用率普遍在20%以上,且呈现上升趋势,作为需要高研发投入的芯片企业,优迅股份的这一情况属实不太正常。结合以上情况来说,优迅股份的盈利能力面临着严峻考验。

  股权乱象丛生

  “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所持发行人的股份权属清晰,不存在重大权属纠纷。对于历史沿革中存在的股权代持问题,必须进行清理,以确保股权的稳定性和透明度。”

  反观优迅股份,其股权乱象最早可追溯至公司成立初期,包括股权转让后未办理工商变更登记、股权代持等。

  2002年12月,优迅股份的前身厦门科芯微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25万美元,由PingXu、柯炳粦、张为农、张小闽、吴晞敏共同持股,其中,PingXu以技术出资15万美元,占比60%;而柯炳粦仅有货币出资3万美元,占比12%。

  2007年10月,PingXu将其所持公司4.17%股权以79万元转让给蔡春生,后稀释为3.75%,但因2009年至2011年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时期,而PingXu负责技术研发领域,公司其余股东对此次股权转让行为持保留意见,因此未进行工商变更登记,2011年10月,蔡春生向PingXu支付重新协商后的股权转让款187.5万元,然而直到十多年后的2022年1月,PingXu与蔡春生的股权转让才完成工商变更登记。

  另外,2014年5月,魏翔将其所持公司14.37%股权以900万元对价转让给柯炳粦,同期,还有其他18名实际股东计划共同受让魏翔这笔股权,然而,当时公司章程规定向第三方转股需经其他股东同意,而魏翔对回笼资金较为迫切,为尽快完成便委托柯炳粦受让股权,待工商变更登记后再向实际股东转让,但其他股东发生意见分歧,导致工商登记受阻,形成了股权代持,一直拖到2021年12月才完成工商变更登记,也就是说,这场股权代持长达7年之久。

  优迅股份的股权乱象也引起了交易所的关注,上交所的问询集中在代持期间表决权的法性、控制权变动的清晰度上,事实上,优迅股份只有解释清楚上述问题,才能打消市场的疑虑。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