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文章

哈啰出行APP借贷业务乱象:连环套路 出行平台沦为高息陷阱

在共享单车蓝海中崛起的哈啰出行,其APP首页的蓝色单车图标曾是城市自由骑行的象征。

然而如今,这个承载着出行梦想的入口,正在被"借钱""放款"等金融字眼层层包裹。

当用户手指划过熟悉的骑行地图时,"想用钱 选哈啰借钱"的弹窗广告总会不合时宜地弹出,揭示着这个出行平台愈加明显的金融化转向。

利率迷雾背后的数字游戏

哈啰旗下"臻有钱"助贷产品打着"低至4.9%"的旗号吸引用户,实际操作中却暗藏玄机。普通用户申请8000元借款时,系统展示的利率普遍定格在23.98%的"地板价",与宣传下限相差近5倍。

更令人咋舌的是,担保费成为推高成本的隐形推手——12个月期借款中,858.48元担保费是利息的4倍,这种"担保费为主、利息为辅"的收费结构,让实际资金成本远超表面数字。

会员制下的连环套路

平台将"优先审核"与会员购买强行捆绑,在用户未充分知情的情况下,通过默认勾选《会员综合协议》完成扣费。

会员定价体系更是混乱不堪:自动续费价格在59-79元间浮动,年卡收费在398-428元间跳跃,这种动态定价机制充满算计。

拒绝购买会员的用户面临更残酷的待遇——利率立即跳涨至35.98%,逼近法律红线,同时新增"担保咨询费",使3个月短期借款的附加费用达到利息的5倍之多。

合规阴影下的数据狂欢

用户在申请过程中被迫签署的21份协议中,《个人信息共享说明》将用户数据开放给近百合作机构。

这些小贷公司中不乏资质存疑者:注册资本仅2000万元、年报显示仅有1名员工的皮包公司,仍在通过平台开展网络放贷业务。

这种对合作方风控的放任,与哈啰此前因违规收集信息被监管点名的前科形成危险呼应。

监管利剑下的行业警示

即将落地的助贷新规直指平台收费乱象,明确禁止通过担保费、咨询费等名义变相提高费率。

而臻有钱现行的多重收费模式,恰似在监管红线边缘的危险舞蹈。黑猫投诉平台上"不知情被收费""利率欺诈"等指控持续发酵,正在透支这个出行品牌多年积累的用户信任。

当科技企业将金融业务异化为流量变现工具,所谓的"普惠金融"便沦为精心设计的利率陷阱。

哈啰从单车到借贷的蜕变轨迹,折射出互联网平台在多元化过程中的价值迷失。在监管日益收紧的背景下,唯有将用户权益置于商业利益之上,才能避免在金融化狂奔中跌落悬崖。

毕竟,出行平台的终极使命应该是连接人与目的地,而非将用户导向债务的深渊。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