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文章

摩尔线程等IPO"输血":业绩巨亏 未来两年资金缺口超50亿元

根据上交所安排,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摩尔线程”)IPO将于9月26日“上会”。从2025年6月30日IPO获受理,到回复两轮问询,再到上会,摩尔线程仅用了三个月时间。

坦承“技术水平与英伟达等国际龙头存在差距”

摩尔线程IPO火速背后,是大模型的火热与国产替代的双重利好。

资料显示,摩尔线程主要从事GPU及相关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目前已成功推出四代GPU架构,并拓展出覆盖AI智算、云计算和个人智算等应用领域的计算加速产品矩阵。

根据功能定位,GPU主要分为全功能GPU、图形GPU和GPGPU等,摩尔线程选择的是全功能GPU路线。据悉,全功能GPU整合了图形渲染、AI加速、科学计算和其他并行计算任务,能够实现混合负载优化,但也面临着研发投入大、生态壁垒高等挑战。

2022-2024年及2025年1-6月,摩尔线程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1.16亿元、13.34亿元、13.59亿元和5.57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422.51%、1076.31%、309.88%和79.33%,而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值分别为38030.30%、388.68%、79.18%和48.02%。

对于公司当前的技术水平,摩尔线程在给交易所的问询函回复中坦承,与英伟达等国际龙头企业相比,公司产品在高端市场(如数据中心级 GPU)的性能及生态支持上仍存在差距。而市场方面,国内GPU市场竞争激烈,英伟达、公司N、寒武纪、海光信息等企业占据先发优势,目前市场占有率较高,公司短期内难以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

摩尔线程表示,未来将通过技术突破、产品迭代、市场拓展和成本优化等多方面的努力,逐步改善亏损趋势,实现盈利目标。

截至2025年6月底,摩尔线程账上的货币资金为25.05亿元。在首轮问询函回复中,摩尔线程表示,经测算,公司目前营运资金需求(未来两年经营性资金缺口)为50.17亿元。

此次IPO,摩尔线程计划募集资金约80亿元,其中10.06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其余分别投向新一代自主可控AI训推一体芯片研发、新一代自主可控图形芯片研发、新一代自主可控 AISoC芯片研发项目。

三年半亏损超50亿元

根据招股书,摩尔线程创始人张建中,此前是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及中国区总经理。他从2006年加入英伟达,负责开拓中国市场,直到2020年决定离开英伟达回国创业,目标是“造中国人自己的全功能GPU”,摩尔线程另外两名联合创始人周苑、张钰勃均有英伟达的从业背景。

头顶“中国版英伟达”称号的摩尔线程,自2020年成立以来共获得了6轮融资,投资方不仅有红杉中国、五源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还有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以及深创投等国资入局。上市前,摩尔线程累计融资金额超65亿元,Pre-IPO估值达到246.2亿元。

与融资的火热和估值的攀升相比,摩尔线程的盈利能力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

2022-2024年及2025年1-6月,摩尔线程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46亿元、1.24亿元、4.38亿元和7.0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4亿元、-16.73亿元、-14.92亿元和-2.71亿元,毛利率分别为-70.08%、25.87%、70.71%和69.14%。

截至2025年6月30日,摩尔线程累计未弥补亏损为14.78亿元。交易所要求摩尔线程量化说明报告期内持续亏损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亏损趋势未明显改善的原因及合理性。

在招股书中,摩尔线程表示,根据公司前瞻性信息预计,公司2027年方可实现合并报表盈利,该盈利包含政府补助带来的收益,扣除该收益后,公司2027年处于微利状态。预测期内,摩尔线程因政府补助带来的收益分别为2,000万元、20,835万元及30,704万元。那么,这是否表明,摩尔线程未来的盈利对政府补助等收益较为依赖?

在二轮问询函回复中,摩尔线程称,公司截至招股书签署日预计订单金额约20亿元,其中订单金额占比较大的AI智算业务收入预计将于2025年及2026年实现,智能SOC、专业图形加速及桌面图形加速业务收入预计于2025年实现。

2024年度,摩尔线程AI智算产品、图形加速产品及智能SoC产品在国内市场相应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不足1%。另受实体清单影响,公司部分产品的复购情况面临一定的阶段性压力。在此背景下,摩尔线程20亿元的“预计订单”是如何计算出的?公司能否保证这部分订单实现?

客户及供应商变动频繁

招股书还显示,摩尔线程报告期内前五大客户营业收入当期占比均超过80%,可以说客户高度集中。

然而,摩尔线程的第一大客户却变动频繁:2022年和2023年极致电子及同一控制下主体,销售金额分别为3052.08万元和4679.97万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66.58%和38.53%;2024年为客户C及同一控制下主体,销售金额为1.65亿元,占主营业务的比例为38.07%;2025年上半年则是客户R,收入金额为3.9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为比例56.63%。

有业内人士称,第一大客户不断变化,这通常说明业绩的稳定性无法保证。

上交所在二轮问询中也要求摩尔线程结合报告期内存量客户收入变动原因、集群客户当前新项目立项或扩容需求情况、下游其他主要典型客户开拓进展等,分析客户稳定性及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

与此同时,摩尔线程近三年第一大供应商也均不同:2022年和2023年为供应商L,2024年为供应商S1及同一控制下主体,2025年上半年则变更为供应商S2。

伴随国产化需求的持续攀升与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强,摩尔线程或将在细分市场迎来更多发展机遇。不过,摩尔线程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并构建起可持续的竞争壁垒,仍有待观察。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