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信息显示,武汉长进光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进光子”)的科创板IPO审核状态已更新为“已问询”,标志着其上市进程进入关键阶段。作为一家专注于高性能特种光纤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企业,长进光子在其招股说明书中展示了近年来持续增长的业绩和国产替代的技术抱负。然而,在这份光鲜成绩单的背后,公司高度集中的客户结构、毛利率可持续性、技术迭代压力、应收账款与存货双高等问题,正成为其冲击科创板途中不容忽视的潜在风险点。
长进光子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实现了营业收入的稳步增长,分别为10,823.52万元、14,455.64万元和19,165.54万元;同期净利润也从3,678.17万元提升至7,575.59万元。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72.99万元,净利润1,518.27万元,延续了增长态势。
然而,在这组上升曲线的背后,隐藏着客户结构过于集中的风险。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高达88.03%、82.26%、73.19%和72.41%。这意味着,长进光子的业务高度依赖于少数几家大客户,尤其是锐科激光、创鑫激光、杰普特等国内主流光纤激光器厂商。
这种“大客户依赖”模式,虽然在一定阶段内能够为公司带来稳定的订单和收入,但也使其经营风险高度集中。一旦主要客户因行业周期波动、自身经营策略调整、供应链多元化需求等原因减少采购量,或转向其他供应商,长进光子的业绩将受到直接冲击。招股书中亦坦承,“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下滑50%以上甚至亏损的风险”。在当前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产业链布局趋于分散的背景下,这种依赖模式无疑加大了公司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
报告期内,长进光子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达到66.37%、69.31%、69.13%和68.70%,整体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一方面反映了公司产品具备一定的技术壁垒和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得益于当前国产替代趋势下的市场窗口期。
然而,这种高毛利率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随着特种光纤行业竞争加剧,国内外厂商纷纷加大市场拓展力度,产品价格面临下行压力将成为必然趋势。如果长进光子无法通过持续的技术升级、产品迭代或精细化成本管理来抵消价格下降的影响,其毛利率水平将难以维持。
招股书中的敏感性分析更为直观地揭示了这一风险:假设2024年度主营业务收入不变,若毛利率下降5个百分点、10个百分点、15个百分点,公司利润总额将分别下滑11.30%、22.59%和33.89%。换言之,毛利率的小幅波动就可能对盈利水平产生显著影响。
此外,成本端的控制能力亦显不足。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原材料如石英管材、光纤涂料等仍高度依赖进口,2024年进口石英管材、光纤涂料金额占同类型原材料采购金额的比例分别约为68%和35%。国际供应链的不稳定性、汇率波动、贸易政策变化等因素,都可能推高采购成本,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
特种光纤行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迭代速度快,下游应用领域对性能要求持续提升。长进光子在其风险提示中明确指出,若未来在关键技术上未能持续创新,或新产品量产进度不及预期,将导致市场竞争力的下降。
为保持技术领先,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报告期内,研发费用分别为1,785.88万元、2,179.23万元、2,819.95万元和954.20万元(2025年1-3月),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6.50%、15.08%、14.71%和21.32%。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研发人员40人,占员工总数的18.26%,其中博士13人,形成了一支以创始人李进延教授为核心的高素质研发团队。
尽管投入不菲,但研发成果能否持续、高效地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仍存在不确定性。目前,全球特种光纤市场仍由美国Nufern、nLIGHT、OFS及英国Fibercore等国际巨头主导,其在产品矩阵、技术积累、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具备先发优势。长进光子虽然在掺镱光纤、掺铒光纤等细分产品上实现了国产突破,并在部分指标上达到国际同步水平,但在整体技术体系、高端产品布局、基础材料研究等方面仍与国外领先企业存在差距。如何在追赶中保持创新节奏,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是公司长期发展的核心挑战。
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长进光子的应收账款和存货余额也呈现上升趋势。报告期各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5,669.09万元、5,911.49万元、7,760.37万元和7,854.03万元;存货余额分别为4,171.33万元、5,098.89万元、5,713.31万元和5,618.65万元。两者合计占流动资产的比例较高,对公司的资金周转和运营效率构成压力。
较高的应收账款余额意味着销售收入未能及时转化为现金流入,不仅占用营运资金,还可能面临坏账风险。若下游客户回款周期延长或出现信用风险,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现金流状况和财务状况。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波动较大,2022年度为-733.51万元,尽管2023年、2024年转正并提升至4,574.14万元和7,926.14万元,但其稳定性仍需关注。
存货方面,库存商品占存货余额的比例报告期内维持在30%以上。特种光纤产品技术更新较快,若未来市场需求变化或产品迭代不及预期,可能导致库存商品滞销或跌价,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长进光子与股东杰普特之间的关联交易亦是监管关注的重点。报告期内,公司对杰普特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988.00万元、1,494.68万元、1,778.82万元和419.5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8.37%、10.34%、9.28%和9.38%。尽管交易基于商业需求且价格经协商确定,但若未来关联交易未能严格执行公允定价和决策程序,可能引发对公司业务独立性和经营公允性的质疑。
供应链安全方面,如前所述,关键原材料的进口依赖度较高。地缘政治紧张、贸易壁垒升级、供应商产能变故或国际物流受阻等外部因素,均可能对公司的原材料稳定供应和生产连续性造成冲击。尽管公司正在推进原材料国产替代进程,但短期内仍需面对供应链集中的潜在风险。
长进光子此次冲刺科创板,选择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第2.1.2条规定的第一套上市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以其最近一轮融资后19亿元的估值及报告期内盈利情况看,公司基本满足了该标准的财务要求。
然而,能否成功上市,不仅在于是否满足硬性指标,更在于能否向市场和监管机构充分证明其业务的可持续性、技术的先进性、风险的可控性以及公司治理的规范性。在当前IPO审核持续趋严、强调“高质量发展”和“硬科技”成色的背景下,长进光子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
客户集中度问题:如何论证在与大客户合作中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开拓新客户、分散风险的能力和具体规划。
毛利率维持能力:需展示应对价格竞争和成本压力的具体策略,包括技术降本、供应链优化、产品结构升级等方面的实际举措和预期效果。
技术先进性与迭代能力:需进一步说明核心技术的壁垒、与国内外同行的对比优势、研发体系的效率以及未来技术路线的规划。
财务健康度:需要解释应收账款和存货管理的有效性,以及保障现金流稳定的措施。
独立性与规范性:关联交易的合理性、必要性及公允性,以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将是问询的重点。
长进光子作为国内特种光纤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其发展历程折射出中国在高性能材料领域国产替代的艰辛与进步。公司凭借技术积累和市场需求,在掺稀土光纤这一细分赛道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地位,并有望受益于激光技术应用深化、光通信网络升级、国防军工需求增长等宏观趋势。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摆在长进光子面前的,是一张关于客户结构优化、盈利能力巩固、技术持续创新、供应链安全保障和财务健康管理的综合考卷。交易所的“已问询”状态,意味着对其成色的检验已经开始。长进光子能否在问询回复中清晰、有力地解答上述疑虑,展示出穿越周期、抵御风险的韧性和潜力,将直接决定其科创板IPO的最终命运。若无法有效化解这些核心风险点,其上市之路必将充满变数,甚至可能折戟沉沙。对于市场和投资者而言,长进光子的案例再次提醒,在关注企业成长故事的同时,必须深度审视其基本面中隐藏的风险与挑战。
位置 > 资讯 > 文章
长进光子IPO:客户集中度高、毛利率承压 科创板之路暗藏隐忧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