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两年零三个月,递交4版招股书后,百奥赛图(北京)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奥赛图”)将迎来上会。上交所官网显示,百奥赛图将于9月24日上会接受审议。
银莕财经注意到,这家以实验鼠销售贡献近半营收的企业,资金需求始终处于高位,自2022年9月在港股上市募资约4.71亿港元后,仅时隔9个月,就又在2023年6月递表A股,计划再募11.85亿元。且与公司融资同步,百奥赛图实控人沈月雷、倪健夫妇亦很“缺钱”,在IPO排队期间,二人甚至通过“预制”股权质押方式获取大量借款。
吊诡的是,就在公司收入递增的同时,公司研发投入却持续走低,无论人员还是费用均连年削减。
资金承压,实控人夫妇“预制”股权质押
资料显示,百奥赛图是一家创新药临床前CRO及生物技术公司,主营业务系为创新药企业提供抗体药物发现及临床前研发服务,包括创新模式动物销售、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服务及抗体开发等。
公司成立于2009年,沈月雷、倪健共同为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二人系夫妻关系。截至招股书签署日,沈月雷、倪健合计直接或间接控制公司27.0291%表决权。
从公司港股上市后迅即递表A股,百奥赛图对资金的渴求可见一斑。招股书显示,公司资产负债率偏高。2022-2024年,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8.90%、67.73%和65.28%,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17.33%、24.26%和30.53%。与其余五家同行上市公司相比,百奥塞图的资产负债率水平也遥遥领先。
(资产负债率对比,图源:百奥赛图招股书)
流动比率则远不及同行。2022-2024年,百奥赛图流动比率分别为1.52、1.25、1.53,低于行业平均的5.06、4.02、3.69。
(流动比率对比,图源:百奥赛图招股书)
此次冲刺上交所,百奥赛图拟公开发行不超过9984.96万股人民币普通股,拟募集资金11.85亿元,将全部用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需要注意的是,百奥赛图实控人沈月雷、倪健夫妇同样缺钱。据招股书披露,2023年以来,沈月雷、倪健分别陆续从上海银行、中关村银行获得借款累计4393.13万元。此外,百奥赛图还将招银控股提供的剩余约6800万元欠款延期至2027年12月31日。
值得一提的是,二人的借款可谓“预制”质押,典型的如2023年7月,沈月雷与上海银行签署《借款合同》,上海银行为沈月雷提供借款2000万元,双方约定,百奥赛图完成本次发行上市后25个工作日内,沈月雷将持有的公司A股股份质押给上海银行,质押股份价值不低于质押当日沈月雷应还贷款本息合计金额的2倍。
此后的借款还约定,若该次A股IPO未能成功,沈月雷/倪健则需将其持有的H股相应的股票质押给银行。
(来源:百奥赛图招股书)
招股书中解释,二人借款理由为“为了完成历史上对员工持股平台的实缴出资及履行纳税义务”。
卖实验鼠年入近4亿元
业绩来看,2020年以来,百奥赛图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到2024年才实现扭亏为盈。招股书显示,2020-2024年、2025H1,百奥赛图营收分别为2.54亿元、3.55亿元、5.34亿元、7.17亿元、9.80亿元和6.2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8亿元、-5.46亿元、-6.02亿元、-3.83亿元、3353.69万元和4799.91万元。
(百奥赛图业绩变动情况)
对于此前的亏损,百奥赛图在招股书中坦言:“主要原因系抗体开发和新药开发两项业务上有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而这两项业务尚处于初期阶段,未产生规模化收入。”
由于此前的连续亏损,截至2024年末,百奥赛图累计未弥补亏损达到17.54亿元。
具体到业务上,2022-2024年,百奥赛图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业务营收分别为1.76亿元、1.93亿元以及2.01亿元,占比分别为33.01%、27.00%、20.51%;模式动物销售业务营收分别为1.69亿元、2.73亿元、3.89亿元,占比分别为31.75%、38.08%、39.71%;抗体开发业务营收分别为1.27亿元、1.76亿元、3.18亿元,占比分别为23.79%、24.55%、32.43%;基因编辑业务营收分别为6107.53万元、7432.52万元、7208.33万元,占比分别为11.45%、10.37%、7.35%。
(主营业务收入情况,图源:百奥赛图招股书)
其中,模式动物销售2024年的收入较2022年增长了130.18%,贡献了近4亿元的收入,占比也随之提升至39.71%。
而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业务收入虽也有增长,但占比连年下滑,尤其是毛利率也在逐年下降,分别为72.46%、63.54%、58.42%,三年累计下降超14个百分点,百奥赛图将其归因于“市场激烈竞争影响”。
且这一业务毛利率的持续下滑,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公司整体毛利率的波动,2022-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3.40%、70.60%、77.68%。
(毛利率情况,图源:百奥赛图招股书)
值得注意的是,百奥赛图拥有9家控股子公司,分别是江苏百奥、祐和医药、大兴百奥、上海百奥、枫叶宠物、海门合创、Boston Corp、Biocytogen Europe、Eucure Corp,2024年,其9家控股子公司中,仅Boston Corp和Biocytogen Europe两家盈利,分别盈利484.54万元和21.91万元,其余7家均处于亏损状态。
(子公司经营情况,图源:银莕财经)
此外,在百奥赛图的前五大客户中,作为关联方的思道医药和多玛医药,均出现在前五大客户行列之中。其中,思道医药为2022年的第一大客户,为百奥赛图贡献了13.11%的收入,多玛医药作为2023年、2024年的第二大客户,分别贡献了5.58%、6.22%的收入。
(前五大客户,图源:百奥赛图招股书)
除两家关联方客户之外,百奥赛图与2022年的第四大客户,ReNAgade Therapeutics Management,Inc 的合作也让市场侧目。这家2021年才成立公司,同年就成为百奥赛图客户,2022年更是一跃成为第四大客户,为百奥赛图贡献了超千万收入。
研发投入锐减
百奥赛图虽强调“一直以创新为公司之本”“公司重视人才引进及发展”“研发投入水平相对较高”,但从披露的研发情况来看,无论是人员还是费用的投入,均呈现出明显的缩减态势。
从员工情况来看,2022-2024年,百奥赛图员工总数分别为1334人、1047人、1095人。其中,研发人数分别为627人、363人、337人,占比分别为47.00%、34.67%、30.78%。研发人员不论是数量还是占比均大幅下降,尤其2023年,研发人员数量同比骤降42.11%,2024年较2022年更是同比下滑46.25%。
(研发人员数量及占比情况,图源:百奥赛图招股书)
百奥赛图对此解释称:“主要原因为2023年第三季度,公司大规模研发阶段已经结束,内部研发项目大幅下降,发行人为提高人效相应进行人员优化。”
“优化”研发人员的同时,为“拓展业务规模”,百奥赛图不断增聘专业化销售团队。2022-2024年,公司的销售人员不断增加,分别为64人、86人、103人,2024年较2022年同比激增60.94%;占比也逐年提升,分别为4.80%、8.21%、9.41%。
从费用投入来看,百奥赛图的研发投入持续走低。2022-2024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为6.99亿元、4.74亿元以及3.24亿元,研发费用率则分别为130.96%、66.17%以及33.04%。
(公司费用构成,图源:百奥赛图招股书)
百奥赛图对此解释称:“2024年度,随着公司大规模的研发投入阶段的结束,研发费用金额显著降低。”
但另一方面,销售费用却在上涨。2022-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5024.76万元、6282.84万元、9299.21万元,销售费用率分别为9.41%、8.76%、9.48%。
管理费用虽逐年下降,但管理费用率始终位于可比公司前列。2022-2024年,管理费用分别为2.55亿元、2.66亿元、1.87亿元,管理费用率为47.84%、37.08%、19.04%,高于可比公司中位值的19.01%、18.52%、17.38%。
值得一提的是,管理费用中,中介服务费较高,分别为7732.09万元、6228.25万元、5242.89万元,占当期管理费用的比例分别为30.27%、23.43%、28.08%。百奥赛图对此解释称:“主要系为申请或维护知识产权形成的知识产权律师服务费”;以及“公司完成H股上市并申请A股上市,形成了较多中介机构服务费等费用。”
不过,即使为此花费了这么大手笔的费用,公司还是因侵权遭到了起诉。
2024年9月4日,原告和铂抗体公司向上海知识产权法院起诉发行人,认为百奥赛图的RenNano平台及该平台获得的抗体产品侵犯了其享有独占许可的专利号为ZL201210057668.0的发明专利的专利权,请求法院判决发行人停止侵权行为、销毁库存侵权产品及用于制造侵权产品的平台、设备,并要求判令发行人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100万元、承担本案诉讼费用。
然而,该案直到约一年后,也就是2025年8月28日才首次开庭,且此次庭审未涉及实体环节,后续开庭时间未定。
更有趣的是,涉案专利已于2025年7月22日届满。对此,百奥赛图表示:“本案可能涉及的赔偿金额较小,发行人具备相应支付能力,本案件预计不会对发行人生产经营或本次发行上市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同时,公司核心技术CRISPR/EGE自2015年递交国内专利申请以来,至今十年仍未获批,百奥赛图在二轮问询函回复中解释为国家专利局复审审核案件数量较多、审核周期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