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塔财经获悉,2025年6月28日,广州慧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谷新材”)创业板IPO申请获受理。仅5天后,该公司就被抽中现场检查。
瞭望塔财经了解到,根据Wind数据,2022年至2024年间,被抽中现场检查的企业IPO终止率高达72.73%。这家正在冲刺资本市场的材料制造企业,究竟成色如何?
1、家族控股:股权高度集中,亲属遍布管理层
慧谷新材成立于1999年,主营业务为功能性树脂和功能性涂层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唐靖作为慧谷新材的实际控制人,直接持有公司11.8%的股份,并通过尚能德、慧广宏分别控制公司30.69%、16.53%的表决权,合计控制公司59.02%的表决权。
唐靖的妻子黄光燕作为一致行动人,担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且通过多种渠道间接持有公司股份。不仅如此,唐靖、黄光燕的多名亲属也在公司持股并担任要职。
黄光燕的兄弟黄光明通过慧广宏间接持有公司0.59%的股份并担任公司供应链总监。唐靖的侄女婿杨海朋通过慧广宏间接持有公司0.17%的股份并担任公司董事会秘书。
这种家族化治理结构为关联交易铺设了温床,可能影响公司决策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2、业绩疑云:价格失血换增长,应收账款堆积如山
从表面数据看,慧谷新材的报告期内业绩表现亮眼。2022-2024年,公司营收从6.64亿元增长至8.1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从2683.66万元飙升至1.42亿元,三年暴涨近四倍。
然而剥开这层光鲜外衣,发现其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以价换量”实现的。2022-2024年间,慧谷新材的主要产品价格全线下降。
家电类产品单价从9.64元/KG跌至8.93元/KG;包装类产品从23.71元/KG降至20.65元/KG;新能源类产品价格雪崩式下滑,从24.11元/KG直坠至17.16元/KG。
这种“剜肉补疮”的降价策略效果立竿见影:家电材料销量三年间增长37%,新能源材料销量暴增246%。公司看似在奔跑,实则是在失血前行。
更令人担忧的是不断膨胀的应收账款。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如滚雪球般增长:从2022年的1.84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2.89亿元,占资产总额比重连年攀升。
与之相伴的是存货周转率两年低于行业均值。这一升一降间,勾勒出企业现金流链条的紧绷状态——表面业绩光鲜,实则资金沉淀严重,经营效率悄然下滑。
3、关联交易:6500万买楼后卖方迅速脱手
2023年年底,慧谷新材董事会通过议案,同意公司以6500万元自有资金向广州恒辉购买位于广州开发区新业路62号的不动产。作为慧谷新材的实际控制人,唐靖通过恒创国际企业有限公司的股东间接持有广州恒辉85%股权。
2024年5月27日,慧谷新材办理完毕了相关不动产转让的过户登记手续。完成过户后仅一个多月,2024年7月3日,恒创国际将其持有的广州恒辉全部股权转让给自然人邓仕刚。
这种“左手倒右手”后的迅速脱手,令人对交易实质目的浮想联翩。
在向广州恒辉购置房产前,慧谷新材曾向广州恒辉租赁该房屋,2022年至2024年支付的租赁金额分别为628.65万元、653.83万元和226.77万元。
截至2022年和2023年末,慧谷新材对广州恒辉存在未结清的租赁款项,金额分别达到2839.07万元和2943.17万元。
4、安全黑洞:子公司爆燃致2人死亡,管理责任悬空
2019年9月16日,慧谷新材子公司——广州慧谷工程材料有限公司的C1仓库发生爆燃事故,造成2名员工当场死亡。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的通报字字诛心:“主要负责人安全责任悬空”——法人代表和总经理均为上级公司人员兼任,每周仅到厂2-3天,安全生产管理“假手于人”。
“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以配方保密为由,仓管员和安全管理人员竟不清楚储存的化学品成分与危险特性。
“储存环节违章问题突出”——130公斤引发剂中,100公斤违规常温堆放。
“应急处置措施不当”——操作人员用棉纱擦拭泄漏物引发闪爆。
这场由冰箱故障开始,以人命终结的安全事故,暴露了公司安全管理体系的全面崩坏。耐人寻味的是,这家“惹祸”的子公司于2022年6月被悄然吸收合并后注销,如同从未存在。
5、募资疑点:手握重金却巨额定增,巨额分红后募资补流
此次IPO,慧谷新材计划募资9亿元,其中2.5亿元拟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然而这一募资需求合理性存疑。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慧谷新材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约为2.31亿元,不存在已到期但尚未偿还的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
慧谷新材的资产负债率并不高,报告期内分别为30.29%、22.88%、19.85%,低于各期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
更令人质疑的是,在计划募资补流的同时,报告期内公司累计现金分红4764.79万元,同时又斥资6500万元购置关联方房产。
这种一边大额分红、一边巨额募资补流的操作,堪称资本市场的“抽血术”。
6、业务隐忧:主要产品价格全线下滑,下游产能过剩
慧谷新材在招股书中描绘了一幅雄心勃勃的产能扩张蓝图:拟投入4.05亿元建设年产13万吨环保型涂料及树脂扩建项目。但现实数据却给这幅蓝图蒙上阴影。
其核心应用领域面临严峻挑战:包装材料业务三年复合增长率仅5.97%;新能源领域下游产能扩张迅速但利用率低迷;家电市场趋于饱和。
招股书自己也坦承:“可能出现发行上市当年营业利润较上年下滑50%以上或发生亏损的情形”。这种预警在拟上市企业中实属罕见,更像是一剂提前注射的“免责预防针”。
在瞭望塔财经看来,现场检查如同照妖镜,能够映射出企业的真实面貌。慧谷新材IPO之路充满挑战。
深交所的审核问询必将聚焦于其家族化治理、关联交易公允性、安全事故背后管理漏洞以及业绩增长可持续性等核心问题。
瞭望塔财经认为,投资者应警惕那些表面上业绩亮眼,实则依靠价格战和赊销维持增长的企业。毕竟,真正有价值的企业不是靠财务技巧包装出来的,而是靠核心竞争力与良好治理结构构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