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山东春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春光集团”)披露对深交所首轮问询函的回复。根据招股书,春光集团计划公开发行不超过5,493.33万股股份,拟募集资金约7.51亿元,主要用于智慧电源磁电材料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然而,春光集团在历史合规性和财务经营规范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引起市场广泛关注。
春光集团实际控制人韩某东曾通过其控制的山东睿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安资产”)进行内部集资活动,这一行为引发了监管部门的关注。2016年至2020年期间,睿安资产在未取得相关金融业务资质的情况下,作为资金管理平台,向公司员工、股东及其亲友吸收资金。2020年末,睿安资产集资职能转移至春光有限,相关债务也随之转承。此外,睿安资产还参与股权投资,其参股的山东开来资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来资本”)多次被列为被执行人,这进一步凸显了关联方的风险。
春光集团在近期经营中也出现了不少财务内控瑕疵。2022年,公司发生转贷行为,涉及金额980万元。公司全资子公司山东春光磁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春光磁电”)也曾为客户提供资金过账通道,涉及金额450万元。同时,公司与部分客户、供应商之间存在票据找零等不规范结算情况。尽管公司称已完成整改,但深交所仍要求其进一步说明内部控制是否真正有效。
更为关键的是,春光集团的经营性现金流呈现出持续走弱的态势。2022年至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8,010.28万元、3,136.94万元、2,864.92万元,不仅显著低于同期净利润,而且与净利润的变动趋势相悖。与此同时,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从2.50亿元增加到3.5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逾期金额也从4,654.79万元增至9,045.54万元。
对此,深圳证券交易所要求公司量化分析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逐期减少且与净利润存在较大差异的具体原因及合理性。
实控人旗下企业无证“集资”往事曝光,IPO合规性遭拷问
当下,春光集团正全力冲刺深交所主板IPO,可与之相关的一段实控人韩某东旗下企业的 “集资”过往引发了市场以及监管层面的高度关注。
回溯到2016年至2020年这段时间,睿安资产在未取得金融监管部门颁发业务许可的情况下,俨然成了一个非持牌资金平台,面向公司内部的员工、股东及其亲友开展集资活动。时间来到 2020年末,这一集资职能被转交到了春光有限身上,与之相关的那些尚未清偿的债务,也一并由春光有限承接了过来。直至2022年初,仍有高达823.58万元的关联方集资款还未偿还。
上图来源:春光集团招股说明书
睿安资产成立于2016年1月14日,是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韩某东曾持股100%并任执行董事、总经理的企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睿安资产在开展上述集资业务的整个过程中,并未取得任何金融监管部门颁发的业务许可。虽说其经营范围里列着“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业务流程外包”等内容,但明确注明“未经批准不得从事吸收存款、融资担保等金融业务”。该公司早在2023年11月就已经被注销。
这一无证集资行为也引来监管追问。在新三板问询函里,交易所直指睿安资产与春光集团是否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经营等刑事犯罪,甚至还对实控人韩某东是否存在刑事责任风险提出了问询。
春光集团在招股书中辩称,上述相关集资活动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借款对象均属特定人群,筹集来的资金也主要用于公司日常经营,不存在“挥霍集资款”“携款逃匿”等非法占用情形。
然而,睿安资产带来的关联风险可不止于此。资料显示,睿安资产还持有开来资本1.7787%的股份,而后者作为一家股权投资机构,已三次被列为被执行人,进一步折射出实控人旗下企业治理的隐忧。
票据找零、协助客户“走账”, 财务内控漏洞频现
在春光集团的运营过程中,财务内控方面可谓是漏洞频现,其中票据找零、协助客户“走账”等问题格外引人瞩目。
上图来源:春光集团回复问询函
2022年4月,春光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春光磁电将980万元的贷款转至供应商兴盛电子的账户,后者随即将全款转回春光集团,随后便由春光集团统一调度使用。虽说这笔贷款在当年5月就已经全额归还了,可这一 “资金空转”的行为已暴露出公司在资金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薄弱。
上图来源:春光集团回复问询函
更值得关注的是,同年1月,春光磁电还为客户中瑞电子提供了资金过账通道。具体为,中瑞电子将500万元贷款转入春光磁电的账户,然后,春光磁电从中扣除50万元货款后,当天就把剩下的 450 万元又转回去了。
除此之外,在2022年至2023年期间,春光集团在与客户、供应商结算过程中持续存在票据找零现象。涉及的客户数量累计达187家次,涉及的供应商有8家次。同时,公司与客户、供应商结算货款时存在的票据找零金额分别为7,217.12万元、5,436.90万元。
虽说春光集团宣称从2023年10月开始,就已经完成整改了,而且在2024年未再发生票据找零的情况,但连续多年、多环节出现了这样的财务操作瑕疵,仍引发深交所对其内控机制有效性的质疑。在审核问询中,监管机构明确要求公司说明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真正健全并得到有效执行。
经营现金流与净利润走势“背离”,应收账款逾期金额逼近亿元大关
在净利润持续增长的背后,春光集团的经营现金流却呈现反向走势,这一异常现象引发深交所重点关注。更令人担忧的是,公司应收账款中逾期金额已逼近亿元大关,为IPO前景蒙上阴影。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这三年间,春光集团的营业收入分别是10.15亿元、9.30亿元、10.77亿元,净利润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从7,713.75万元攀升至9,888.97万元。然而,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从8,010.28万元大幅下滑至2,864.92万元,这一降一升,和净利润的走势形成了极为明显的背离。
面对监管的问询,春光集团把现金流下滑的原因归结到经营性应收项目与存货的变动上,还指出票据结算方式对现金流产生了影响。
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从2.50亿元增长至3.5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已超过三成。而公司应收账款中逾期金额快速攀升,从4,654.79万元增至9,045.54万元,直逼亿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