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文章

优讯股份IPO背后的"软件幻影":涉嫌虚开发票骗取退税上亿元

  在瞭望塔财经看来,科创板,被誉为中国版的“纳斯达克”,其使命是哺育那些拥有“硬科技”灵魂的企业。然而,当一家公司的核心利润,并非源自其宣称的技术优势,而是依靠一项其产品根本不符合条件的税收优惠所支撑时,我们不得不审视:这究竟是创新的红利,还是系统性的套利?

  近日,瞭望塔财经在对冲刺科创板的厦门优迅芯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优迅股份”)进行深度核验时发现,该公司利润高度依赖“嵌入式软件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然而,详尽的财务分析、同业对比与技术拆解显示,其业务实质与政策要求存在严重错配,其享受退税的合规性与真实性存在重大疑问,可能涉及通过不当方式套取国家退税。

  谁是利润的“顶梁柱”?

  翻开优讯股份的招股书,瞭望塔财经发现公司营收与净利润看似保持着增长态势。然而,光鲜的表象之下,是政府退税对利润的强力支撑。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优讯股份获得的嵌入式软件退税金额分别为993.41万元、698.05万元和957.87万元,占其当期净利润的比例分别高达12.20%、9.68%和12.30%。这意味着,这笔退税是其报表利润的核心贡献者。一旦该政策资格受到挑战,其盈利能力将面临巨大变数。

  一个更触目惊心的数据是,若按政策规定的退税率反推,其对应的“软件收入”规模,在报告期内竟占其净利润的122.04%、96.84%和123.01%。这意味着,剔除这笔退税,优讯股份的实际盈利能力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濒临亏损边缘。

  诡异之处在于,在其主营业务成本构成中,清晰列示的是原材料与封测费,合计占比超过97%,却未见任何与大规模软件研发相匹配的成本支出。 一个没有成本的“软件收入”,如何能成为公司最核心的利润来源?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财务悖论。

  为何独它享受“特权”?

  为验证优讯股份的合理性,瞭望塔财经进行了一次广泛的同业扫描。

  瞭望塔财经选取了15家以模拟芯片及模数混合芯片为主的A股上市公司,包括思瑞浦、圣邦股份、艾为电子等业内知名企业。

  调查结论令人震惊:除专注于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的龙芯中科,以及拥有大量软件著作权的芯海科技外,无一家人工智能模拟/模数混合芯片设计公司享受此项退税政策。这表明,在行业实践中,纯模拟或中等规模数字电路芯片,通常不被认定为可享受该政策的“嵌入式软件”载体。

  龙芯中科与芯海科技,前者设有“系统研发部”从事基础软件研发,后者在招股书中明确披露拥有庞大的软件团队。反观优讯股份,其公开的8项软件著作权中,4项为内部管理软件,与芯片功能无任何关联;另外4项名为“数字诊断系统”的软著,并非芯片内部嵌入式软件。

  为了验证以上观点,瞭望塔财经根据查阅优迅产品规格书可以明确序号为3、6、7、8的软件著作权最终以中等规模数字电路形式在芯片内实现,不属于嵌入式软件。

  从上述两个产品2.5Gbps 低功耗智能型收发芯片UX3320及10Gbps带DDM多模收发合一芯片UX3262规格书内容显示,产品通过DDM功能实现读取并校准电源电压、温度、偏置电流、发射功率、接收功率几个参数,该功能与优迅股份公布的软件著作权序号8《2.5Gbps 光通信收发器数字诊断系统》及软件著作权序号7《10Gbps光通信收发器数字诊断系统》对应属于同一功能,但该功能是以晶圆代工厂加工制造的DDM数字电路形式存在,而非以嵌入式软件形式存在于芯片内部。该功能电路在芯片加工后不可在芯片上再进行实时更新迭代,且一旦出现故障,无法通过重装或者修复解决的固化硬件电路,在开发与制造、可修改性和故障表现等三个方面均不符合软件的主要特征,属于用数字电路实现的中等规模硬件电路,不属于嵌入式软件。

  而软件著作权序号1光模块专用微处理器监视(MCU)系统,可以集成嵌入式软件,但该软件著作权授权日期2024 年6月底,且优迅公布的量产芯片型号中目前还没有MCU芯片,截至本文出具之日,优迅的MCU产品还未形成批量的对外销售,也未形成销售额。

  序号为2、4、5 软件著作权分别为研发费用、外协订单、工资管理软件,与芯片功能无任何关联。

  “软件”外衣下的硬件真相

  优讯股份将其享受退税的“嵌入式软件”指向产品中的数字诊断监视(DDM)功能。然而,瞭望塔财经通过查阅其主力产品UX3320和UX3262的官方规格书发现,该功能是基于SFF-8472协议的寄存器配置表,以中小规模数字电路的形式固化在芯片内部。

  这意味着什么?

  01不断更新

  该功能在芯片制造完成后即固定,无法像软件一样通过代码升级或打补丁进行迭代。

  02故障表现不同

  如果失效,属于硬件损坏,需物理更换,而非通过重装软件修复。

  03开发模式迥异

  它通过芯片设计、流片等硬件流程实现,而非由软件工程师编写代码完成。

  简而言之,这是一个用硬件电路实现的硬件功能,却被包装成了“嵌入式软件”。 至于其唯一一项与MCU相关的软著,授权日期为2024年6月底,而优讯股份目前并无MCU产品量产并形成销售,无法支撑报告期内的巨额退税。

  综合以上事实,优迅股份在连续多年的经营中,将其主要硬件产品的收入,通过开具“嵌入式软件”发票的方式,申请并获得了累计数千万元的增值税退税。这一操作与行业惯例相悖,且缺乏有力的技术与研发体系支撑,构成了对其退税合规性的重大质疑。

  投资者警示

  优讯股份的案例为所有科创板的投资者敲响了警钟。在审视高科技企业IPO时,必须穿透财务数据,警惕以下陷阱:

  一、税收优惠依赖症

  当一家企业的利润极度依赖某项特定税收优惠,且该优惠的合规性存疑时,其业绩可持续性犹如沙上筑塔。投资者需仔细甄别“真技术”带来的利润与“假合规”带来的套利。

  二、技术与收入错配

  核心收入来源必须有对应的核心技术、研发团队与成本投入作为支撑。若一家公司宣称巨额“软件收入”,却无对应的软件研发部门与人员,其收入真实性值得深究。

  三、行业惯例的背离

  如果一家公司的财务操作或商业模式在同行中极为罕见,这通常是一个强烈的危险信号。它可能意味着激进的会计处理,甚至游走在合规的红线边缘。

  呼吁:为科创板“排雷”

  为确保科创板定位于“硬科技”的纯洁性,维护市场三公原则,瞭望塔财经谨此呼吁:

  一、对优讯股份启动深度核查

  建议交易所就其“软件产品”的技术实质、收入确认方式、发票开具情况等进行专项问询,并要求其提供由独立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技术鉴证报告。

  二、强化税务联动监管

  建议税务部门对优讯股份历年退税的合规性进行稽查,重点核实其软件产品销售的真实性与定价合理性,严厉打击虚开发票、拆分收入骗取退税的行为。

  三、完善IPO审核标准

  建议监管层进一步明确,对于依赖软件退税等专项优惠的企业,需将技术实质判断纳入审核要点,必要时建立专家咨询库,从技术源头防范造假。

  在瞭望塔财经看来,科创板的价值,在于发现并支持那些真正推动产业进步的创新力量。任何试图利用规则模糊地带,通过“技术包装”与“财务魔术”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都是对市场资源的巨大浪费。优迅芯片IPO背后的问题,已然超越了单纯的财务数据,直指其商业模式的合规性与真实性核心。市场的眼睛是雪亮的,这道关乎技术与诚信的考题,需要优迅股份给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