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 资讯 > 文章

山子高科3年亏近50亿元:去年掏钱救公司的实控人成“老赖”

9月16日,宁波市海曙区人民法院发布的一则案件信息显示,赤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法人代表叶骥被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达3851.34万元。这已是叶骥自2024年6月以来第三次被法院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

而就在两个月前,这位山子高科实控人还刚刚完成对公司的千万级增持,试图向市场传递信心。如今,他本人却成了“限高老赖”,而其掌控的山子高科,在转型汽车制造业三年后,依然深陷亏损漩涡。

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山子高科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9.69亿元、20.57亿元、17.33亿元,三年累计亏损高达47.59亿元。尽管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净利润2.19亿元,但扣非后仍亏损2.52亿元至3.27亿元。

图源:天眼查

根据天眼查App,这并不是叶骥第一次被限消。去年6月和今年2月,叶骥及赤骥控股先后两次被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涉及资金分别达到4.03亿元和5.15亿元。

最近几个月,叶骥已经因为民间借款纠纷、金融借款纠纷等原因6次被借款方告上法庭,借款方包括中国银行宁波鄞州分行、中信银行宁波分行、吉利科技集团等。

叶骥之所以深陷债务危机,毋庸置疑地与山子高科有关。

5年前,叶骥通过梓禾瑾芯接盘山子高科的前身银亿集团,花费的资金达到32亿元。这显然不是一个小数目,不少资金都要从外部借贷得来。

去年7月,由于当时A股流动性缺失,山子高科成为面值退市潮中的一员,为了挽救已经跌破1元/股警戒线的山子高科,叶骥当时承诺增持1000万股。

今年7月底,叶骥终于完成了1002.60万股的增持。但其后他光速质押了这1000万股股份,缓解自己的资金压力。

显然,几年过去了,叶骥并没有带着山子高科走出泥潭,反而越陷越深。

银亿股份曾是宁波房地产领军企业,由于2018年的债券违约,公司不得不在2020年申请重整。叶骥入主后带领公司向新能源行业转型,试图摆脱地产业的沉疴。

然而,转型的几年,公司依然在持续产生巨额亏损。2022年至2024年,山子高科营收从37.38亿元降至49.70亿元,而归母净利润累计亏损47.59亿元。

2025年上半年,公司虽然实现净利润2.19亿元,但主要来自非经常性损益。其中包含4.46亿元资产处置收益和1214万元债务重组收益。剔除这些因素,公司扣非净利润仍亏损2.52亿元至3.27亿元。

理想是丰满的,但汽车行业的现实是骨感的,山子高科在转型路上遇到的挫折并不少。

2022年3月,公司以4亿元参与知豆汽车重整,随后又计划出资2.6亿元收购小灵狗出行部分股权,结果仅一个月后就宣布中止。

2023年5月,山子高科收购了邢台龙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此拿下造车资质。到去年7月,公司下线了第一款量产车型云枫汽车KS01,迈出了重要一步。

但绝境翻盘哪有这么简单。在叶骥想象中,既然第一款车已经下线,第一个月拿到了数千台订单,那一年卖出2万台以上几乎是理所应当的,扭亏为盈已经不远了。

但结果确是,云枫汽车去年仅实现营收5.13亿元,净亏损7571.08万元。2025年第一季度,云枫汽车营收1.27亿元,净利润继续亏损3080.3万元。

截至2025年3月31日,云枫汽车总资产13.59亿元,总负债14.41亿元,净资产为-8156.71万元,已处于资不抵债状态。

没办法,山子高科也有难处,最终还是把云枫的8成股权给卖了,只卖了2460万元,完全没办法覆盖过去的投入。

截至2025年6月末,山子高科的债务压力巨大,短期借款10.7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近22亿元,而账面货币资金仅3.28亿元,存在巨大资金缺口。

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5.2%,有息负债43亿元。流动比率仅0.43,远低于行业健康水平。

为缓解资金压力,山子高科持续剥离资产。2024年6月,公司以约6.01亿元出售银亿房产100%股权,全面退出房地产业务。

2025年以来,资产出售进一步加速:1月,计划以6.63亿元转让宁波昊圣投资51%股权;4月,以4.74亿元出售浙江山子智慧服务公司100%股权;5月,以2460万元出售云枫汽车80%股权。

即使如此,公司仍需要外部输血。9月16日,山子高科获得广东粤财信托1亿元贷款,为流动性枯竭的公司暂且补上燃眉之急。

山子高科的转型困境是当前部分跨界造车企业的真实写照。从房地产到汽车制造,业务跨度巨大的战略转型需要强大的资金实力和技术积累作为支撑。

叶骥和他掌控的山子高科,正面临一场与时间的赛跑。但对于已经连续七年半扣非净利润亏损、实控人多次被限高的企业来说,翻盘的机会还有多少?

【免责声明:作品来源于媒体,转载是出于传递信息之⽬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